什么是共情能力?

如题所述

【一】

是缺乏共情能力?还是太强?

最近,郑爽因为抽烟,又上了热搜榜。对此,疑似郑爽微博小号爆粗口作出回应。

郑爽真是自带热搜体质,比如之前的花少,更是动不动就上热搜。记得在知乎上,还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郑爽的行为是独立自我认同的缺乏,与共情关系不大。

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看法:郑爽是共情能力过重,因此特别在乎他人感受,以至于讨好别人。

对此,你怎么看?究竟共情能力过强的人,是怎么样的呢?
【二】

什么是共情能力?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指出:“共情能力:是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情感的能力。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理解他们的感受。”

例如:

听歌、看影视剧时,容易泪流满面;

看球赛时,受周围观众情绪的感染,不自觉地挥手。

丹尼尔认为这种能力是引领未来的六种基本的能力之一。梅丽尔·斯特里普也说:“人类最大的天赋就是拥有共情能力。”

此前,精读君曾有文章详细介绍这种共情能力。共情为什么很难做到,我们该如何培养共这种能力,从而成为人生赢家,具体请点击如果不会将心比心,未来少三分胜算

共情能力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而如果有人的这种共情能力超强的话,就被认为是“共情者”。【三】

共情者,是超能力者吗?

电影《绿里奇迹》有这样一个角色:

约翰·科菲,是一个具有异能的人物,能够感知世间的痛苦:他人活活被烧死,他感同身受;抓了别人的手,便能感知对方犯下的杀人罪……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看似“特异功能”的现象存在。

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一名神经科医生乔·萨利纳斯,能够感受到病人身体上的痛苦。“当我看到其他人的时候,我自己的身体能感受到他们身体的感觉,就像是镜子可以反射。”

这种现象,被认为是“镜像触觉联觉“,近些年来已经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强烈兴趣。果壳网有一篇文章就介绍了这位医生的事迹:《他是医生,你痛他也痛,是真痛》。

文章介绍道:镜像触觉联觉,它跨过了一个阈值,产生了近乎真实触碰的感受,有时候,它甚至和本人真正经历的触碰难以区分。神经科学家将这称作是“增强的共情功能”。

有研究称,大部分共情者都是 HSP(高度敏感者),这类人容易受情感的影响,有强烈的同理心。正如卡罗琳·范·奇姆纳德所说的:共情者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数倍于普通人的感受。

那么,这种能力对共情者有什么影响吗?这种能力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四】

共情者有着怎样的体验?

我们先来看看共情者的几种类型。

有理论将共情者粗略分成以下类型:情感共情者感受情感能量;生理共情者能感受到他人的病痛;动物共情者能体会动物的感情;地球共情者能接收到与地球能量相关的感情和感受。

看起来,共情者的这种能力还挺神奇的。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VICE简报的一篇文章,就指出了共情者的困境:

共情者认为自己会对其他人的事感同身受。很多人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是共情者,他们分辨不出哪些病痛或思绪到底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哪些又是别人的 —— 如果不加以抑制,一种可能的结果是,其他人的欲望、愿望、想法和情绪会在无意中影响共情者的生活。

正因为共情者有以上特征,因此,他们容易被冲击而来的压力情绪吞没,甚至会恐慌发作,低落,慢性疲劳,暴饮暴食,沉溺药物滥用,所引起的一些身体的症状甚至违背了传统的医学诊断。

例如:

有位女子曾在电视上看见一个男人用铲子杀死了一只水獭。接下去的一个月,她都悲伤得无法自持,仿佛是自己杀了那只水獭,甚至需要用药物来抑制汹涌的悲伤。【五】

怎样面对共情者的事实?

毫无疑问,现代社会引发同理心的因素实在是太多,对共情者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往往容易筋疲力竭。

那么,假如你也有一颗玻璃心,经常被人指出太过敏感,你该怎么做呢?

①判断自己是否是共情者。这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精神病学家朱迪斯·奥洛夫提出共情者的十个特征判断,下面仅引用三个:

共情者是高度敏感;

共情者能吸收他人的情感,他们能感知身边的一切,有时甚至太过极端;

共情者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压迫,共情者总是孤独。

你还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权威的测试来帮助判断。

②如果测试表明你确实是一名共情者,请接受自己是共情者的事实,不必害怕。

③学习关于共情者的理论,参加一些有帮助的课程。 或者从其他共情者那里学到了适应环境的方法。

回到开头的例子,认为郑爽是共情能力太强的观点,你认同吗?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2

共情能力在对于孩子哭闹的问题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共情的产生首先要对共情对象产生认同,对其表达的情绪表示理解,并感同身受。

   但是,面对一个小孩,我们甚至不知道他在哭什么,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哭,就算知道了,也觉得他哭得很没有道理,不可理喻。打个比方,你会因为一个小孩在为他上不了月球哭而产生共情情绪吗?反而会觉得有点好笑吧。

    再者,一两次小孩哭,可以接受,但不排除有的人老是听到小孩哭,不烦才怪,那像是噪音。所以要从小孩的世界看问题,他们到底为什么哭,解决了源头,就不怕孩子哭闹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如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14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来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
共情能力。或译作移情能力。共情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的能力。共情能力也被称为同理心,同理心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