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课堂教学偶发事件

如题所述

1.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尊人者人恒尊之。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强烈的自尊心。学生最需要的是自信,而自信的来源当然是自尊。当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时,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个期待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帮助他成功后的一次赞许,都会在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行为都不能以损坏学生尊严为前提。尊重学生才能拉近师生距离,课堂气氛融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想不到事情的发生。即使课堂出现意外情况,也会因为教师伟大的人格魅力而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在课外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在课堂上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等原因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我们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几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教师若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课堂效果就非常好。比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说:“XXX,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往往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2.要倾听学生心声,观察学生感情的变化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想法,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比如说学习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生活中是不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上课老是走神是不是因为父母吵架了等等,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难关,这个与学生交流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想要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关爱。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倾听。倾听是解决课堂冲突、矛盾、处理抱怨的最好方法之一。一个牢骚满腹,甚至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都常常会软化并变得通情达理。倾听学生的辩解、倾听学生的心声,就能创造课堂教育的成功。
倾听学生心声,加强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教师才能真正走近学生。有一个故事:孔子让一名学生负责煮粥却发现那名学生用勺子吃粥。孔子耐着性子问他为何偷吃。学生说:有一些灰掉进锅里,用勺子舀出来本想倒掉,又想起老师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所以把粥喝了。如果孔子不是耐心询问和倾听岂不错怪了学生,而由此制定的教育措施怎能有效?
课堂上,教师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不妨问个明白,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例如上课时发现学生无精打采,就要先问问是病了还是晚上贪玩没有休息好。问清楚后再做工作更有针对性。如果没有问清情况便开始说教也许课堂不可避免要出现尴尬局面。更有甚者,如果那天正好是一个后进生病了,而你因为以前的看法没有听他的诉说,可能更为严重的问题就会产生,解决起来就会很难。课堂教学也许因为这件事情的出现就会彻底失败。
听魏书生老师的课发现:魏老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不停地询问学生,听取学生的看法。魏老师的课上得很民主、很成功。有一次,魏老师在焦作体育馆讲课临时找了一名管时间的学生。到下课的时候那个学生还没提醒魏老师。魏老师和气地问:您怎么没提醒我呀?学生说:魏老师的课讲得太好了,我们不想下课!整个体育馆掌声雷鸣。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问和听还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感情变化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只有观察的仔细才能问中要害,才能听到心声,才能采取有效防止和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
3.要勇于承认自己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并积极寻求迅速解决的办法
虽然我们尽力要上好每一节课,但是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难免要发生。如果是教师的责任就要勇于承认,不能讳疾忌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彰显教师的伟大人格魅力。
课堂教学效果是师生互动的结果。互动的前提是师生的平等。如果教师教学行为出现了明显失误,而为了所谓面子和尊严不肯承认自己的过失,不仅容易使矛盾激化而且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有一位数学教师板演一道几何证明题,证到了最后却无法得结论。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失声笑出,教师勃然大怒,狠狠批评了学生一番,学生觉得很委屈,便顶撞了该教师,课堂因此而变得混乱不堪。如果教师此时能诙谐机智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且幽默地告诉发笑学生:当别人出现失误而笑话别人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问题可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9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偶发事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