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业及企业研究的思考-医药行业研究

如题所述

生物医药行业价格传导机制

生物医药行业由供应端、制造端与销售端共同作用而成,并逐级传导。供应端的成本价格包括原材料及机器设备成本、人力价格等,传导至制造端成为生产成本,制造端综合供需溢价、研发成本和企业利润,形成“制造端价格”传导至销售端,再经过企业销售传导至消费者,而消费市场需求弹性也反作用于供应端、制造端与销售端,形成“价格-需求-价格”的传导路径来影响生物医药市场的定价。

生物医药行业价值链分析:制药设备供应和医药研发和生产环节附加值较高

生物医药行业的价值链条包括其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中间环节即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下游环节即流通消费三大主体。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和生产在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在行业价值链中生物医药企业所占利润较高。

代表性企业经营效益分析:企业平均毛利率在60%左右

本文选取5家生物医药行业制造企业对生物医药行业经营效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18-2022年,生物医药企业的营业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行业经营规模持续扩大。

从代表性企业的净利润来看,总体而言,2018-2022年生物医药企业的净利润呈上升趋势,行业利润规模持续扩大。受到疫情冲击,2020-2021年行业需求剧增,部分行业企业净利润大幅增长;也有部分企业的净利润受疫情影响,在2020-2022年持续下降。

2016-2022年,行业代表性企业毛利率呈平稳波动趋势,平均水平稳定在60%左右。综合来看,生物医药行业制造企业的毛利率在40%-80%之间,行业盈利能力较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在之前的文章当中,我提出来所谓的对行业及企业的研究,重点是立足于某个细分行业以及所处行业的企业,理解该行业与宏观经济以及政策的关联性和影响性,从大处着眼,找出该行业的发展轨迹和有可能的变革趋势,先了解行业,才能更好的去研究和分析处于该行业当中的企业。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也总结出了一套研究逻辑与方法,沿着宏观-行业-企业-能力这条路径,从大地体系到一个面,再到一个面当中的多条线以及每条线串起来的多个点,最终形成对行业及企业的完整认知。

这篇文章则是之前文章的延续,沿着我的这套逻辑与方法,层层展开,本篇从“宏观”与“行业”两个大的维度,来谈谈我对医药行业的认知以及这个行业的“趋势”。

(一)医药与医疗不完全是一个行业

绝大多数人讲到医药都会不自觉地把医药跟医疗划上等号,或者在说大家的心目中,这两个就是一回事或者指的是同一个行业。当然如果从更高大的维度来看,比如把范围扩展到“大健康”,当然可以同时包括医药和医疗,毕竟都是跟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相关的,但是在一般的语境当中,医药与医疗并不完全是一个行业。

先看下百度百科对于医药行业的定义,“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

简单来说,就是医药行业和医疗行业虽然都是面向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医药行业是以实物商品为主医疗服务为辅,而医疗行业则刚好反过来,是以医疗服务为主实物商品为辅。

既然医药行业是以实物商品为主,那么从整个行业的供应链来看,跟其他消费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也都是覆盖了原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批发-零售等多个行业价值链路,下图基本上完整的展现了医药行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二)医药跟其他消费品有什么不同

虽然从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结构来看,医药跟其他消费品类似,但也仅仅只是行业结构类似,从产品本身的角度来看,医药跟其他消费品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医药比起其他消费品,周期性更加明显以及周期时间普遍更长,从下图就可以看出端倪。开发期和导入期一般都是投入巨大且耗费时间比较长,而由于药品的特性加上国家广告法对于医药的限制,使得医药基本上不太可能像其他消费品那样靠着广告流量来快速覆盖市场以及建立品牌,一旦专利到期之后有了仿制药的冲击,进入衰退期后几乎是断崖式下滑。

不过医药比起其他消费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决策、使用、支付的三者分离,这也是只有医药行业才有的独特之处。

任何一个消费品,在购买这个行为发生的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三种角色,谁决定买、谁来使用、谁来买单,一般情况下这三个角色都是同一个人,比如夏日炎炎我走在路上口渴了,正好路边有个便利店,我决定给自己买一瓶冰可乐降降温,当然付钱的人也是我。

但是医药不同,首先决定买什么药的不是你本人,大多数时候是医生,因为绝大多数患者是不懂药的,这里面存在较为专业的知识壁垒,因此通常情况下就是医生说要吃什么药我们就要买什么药。另外就是买药支付的钱不一定是你自己口袋里的钱,很可能是医保的钱或者是商保的钱,比如我们去零售药店买药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刷自己的医保卡,只要里面的钱还够,那么一般我们就不会自己再额外掏钱。

因此看似医药跟其他消费品类似,也可以归入到消费品的范畴当中,但实际上其决策、使用、支付三者很多时候是分离的,这些特性也让我们不能把医药跟其他消费品混为一谈。

(三)医药行业研究的核心关键要素

再来看看可以从哪几个核心关键要素来研究医药行业,其实不管研究哪个行业,终归离不开需求与供给这两大关键要素,而对于医药行业,还需要增加一个核心关键要素,支付。

可以这么说,对于医药行业而言,需求与供给双向升级,而支付作为政策杠杆从中进行调节确保不会走偏,这个也是我认为的医药行业底层逻辑,是本质,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个医药行业政策与变化,不过是这个底层逻辑的具象化。

首先来看需求,尽管医药行业过去存在着供需不平的情况,但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应该都是往供需逐步平衡来发展的。有需求才有供给,对于医药行业,需求的背后对应是人口,因为只要有人在,生老病死就不可避免,健康的需求就会一直存在。

人口对于医药需求的变化,比起其他行业,实际上是利好的。简单地说就是随着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到2033年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比重将超过20%,对健康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不仅仅是需求的数量增加,需求的质量也在升级,过去有病能治就可以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就不仅仅只是治病了,而是更好更健康的生活。

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像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患病的主要疾病种类,而这些慢性病都属于需要持续吃药治疗和控制的,因此慢性病经常性卫生费用能够占到卫生总费用的70%。

老龄化和慢病化带来的不仅仅是需求的增加和升级,也会给支付带来沉重的负担,毕竟以后要使用医保的人会越来越多以及越来越频繁,从国家角度出发,《健康中国战略2030》明确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也就是说需求不仅需要满足并且是要能够持续地高质量的满足,因此需要提高医保制度的保障性与可持续性就是支付这个政策杠杆重点考虑的,所以就有了对供给这一端的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升级。

再来看供给,医药的供给按照行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大体可以分为生产-流通-使用(零售)三个环节。人民群众对于医药的普遍认知就是药太贵了,不管是院内用药还是院外用药,药之所以卖这么贵其实并不是研发投入太高,恰恰相反,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原研药其实很少,绝大部分都是仿制药,看看那些医药上市企业的财报就会发现,研发费用比起营销费用,少得可怜。

这样的供给不仅难以匹配日益升级的需求,也会加重医保的负担,不符合国家对于人民健康的长远考虑。因此随着2018年国家医保局的正式成立,政策杠杆开始运转,比如这几年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医药集中采购,通过“灵魂砍价”来强行降低药价,以量换价;通过一致性评价,倒逼制药企业放弃那些没太多技术含量的仿制药和贴牌药,把资源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创新药和原研药,实现“腾笼换鸟”;还有就是两票制,减少医药流通的中间环节,让过去医药流通环节的挂靠和层层加价难以再现,积压掉多余的水分。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医药分离”,从根源上打破医药行业固有的利益链条,这里面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处方外流”、公立医院绩效改革后的药占比考核以及药品零加成等、以及推进像DRG和DIP这样的按总额以及病症付费。

最后来看支付,当然支付当中的很多政策杠杆在需求和供给里面已经讲了不少,再从支付的整体角度来看,不仅要提高保障性和可持续性,还需要提高效率。比如虽然医保支出增长速度要大于医保收入增长速度,甚至某些省份出现负增长,但是从总数上来看,2021年城镇职工医保结存29409.24亿元,不是没有钱,而是资源分配不均衡。2021年统筹账户结存17833.82亿元,个人账户结存11575.43亿元,这造成了为了使用统筹基金而强行住院,使得住院率连年攀升,导致了很多过度医疗,统筹基金都快不够用了,而个人账户却有大量结余闲置着,健康人群用不了,而患病人群却用不上也不够用。因此这几年不仅在原有的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增加了像门诊共济、门诊特慢病、双通道等医保支付方式,让统筹账户的钱除了住院有了更多的方式可以花出去,同时也对个人账户进行了调整,职工医保单位缴纳的部分不再进入个人账户而是全部进入统筹账户。

把医药行业的需求-供给-支付三个核心关键要素组合在一起,大概能够形成如下图所展示的完整逻辑与结构,可以明显看到,医药行业的某项政策或者某个现状一定不是个例,其背后一定是符合这个行业的核心关键要素所构成的底层逻辑。

洋洋洒洒地写了这么多,其实目的就是让我们在看到“树木”之前,先看到“森林”,先对“森林”有了全局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去思考和看待“森林”当中的“树木”,毕竟行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是决定该行业中某个企业盈利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