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如题所述

1、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意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个最基本的哲学前提。从这一前提出发,就必须承认人们认识的内容是来自客观世界的,是能够和客观相符合、相一致的。2、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做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4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包含真理成分,都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如,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对地球引力的认识。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反映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真理是主观认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如,牛顿发现苹果落到地上,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将地球的引力这一客观存在,用主观的科学理论表达出来
第2个回答  2010-11-25
真理的属性应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观念化为主体的思想并进而化到公共语言表述系统之中后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它表达的是真理性的认识与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关系,所谓真理的主观性是指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观念化的思想时凝结,沉淀于其中的选择性,创造性以及局限性等。它表达的是真理性的号以实践为存在方式的主体的认知本质和规律-能动性,超越性和力求把握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趋向相一致的关系。而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及其统一,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本质要求,这一本质要求不仅凝结和体现在转化为现实的物化的结果中,而且凝结和体现在转化为观念的非物化结果即真理性认识中,从而以观念形态在规律层次上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第3个回答  2010-11-10
真理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一就是一”
但是我们在理解和表达真理的时候,使用了我们的主观意识
就比如说“苹果”,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我们用“苹果”这个称呼去定义它,即用了主观形式表现这个真理。
所以说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第4个回答  2010-11-13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他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