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如题所述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属于客观事物,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所以,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例如,“长城在中国”这一个真理,“长城”与“中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客观的。

而“长城在中国”这一个真理在形式上则是主观的。因为,“长城”与“中国”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人的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概念”;“长城在中国”又是人的思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判断”。“概念”与“判断”等都是人的意识活动的表现形式。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如果“概念”与“判断”等意识符合客观事物的,就是正确的思想意识,是真理。客观事物是通过“感觉”、“知觉”、“印象”、“概念”、“判断”、“思维”等意识形式反映出来的。所以真理在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

真理亦可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即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

真理,最纯真,最符合实际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也是哲学名词,它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科学则是由实践检验且无限趋近于真理的方法。

在日常语意中来说,客观相对于主观,是一种尝试性的减小观念对目前对话内容探讨造成影响的语汇提示。是"中立"的同义词。与公正连用组成短语"客观公正"时则指一种努力减少"个人成分"参与的叙述或者论证方式。

客观性是群体建构的产物,即一个特定的群体所组成的社会组织里所存在的共有认识。是一种跨越个人范畴的概念。是个体与个体在社会层面上经过时间所达成的共识。"客观"所包含的内容其实被主观地塑造着。不过可以视为在许多"主观"作用下的综合效果。

客观还是一种探讨现实世界本质的观点,认为真实存在于个体经验之外,存在于个体的感官,理解,想象之外。认为尽管世界对于个体只能"主观的"呈现但个体的存在无法影响世界的塑造。

通常语境中的主观是指人的一种思考方式,与"客观"相反。所谓"主观"就是凭借自己的感情去看待事物,并作结论、决策和行为反应,而不能与其他不同看法的人仔细商讨,称为主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因为:
  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所以,真理具有形式的主观性.
  ②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第一,真理根源于客观存在,它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其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所以,真理具有内容的客观性.
总之,真理是形式主观性和内容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