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家长们对孩子的角色转变都做了哪些工作

如题所述

孩子进入小学,由幼儿园的孩子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小学生,不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幼儿园老师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向往和激动的事。

然而,要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入学之前不仅需要家长的指导和训练,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做许多工作,不能有“松口气”的思想。因为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普通的升级,而是孩子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也可以说是一个“飞跃”,有许多孩子初入小学很不适应。

尽管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经历过集体生活,但未来的小学集体生活与幼儿园大不相同。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已经习惯了的传统的社会生活,被人们不太熟悉的社会生活所取代的时侯,总会感到很不适应。从不适应到适应,总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人们来说,是很艰难的。对有的人来说,甚至是很痛苦的。我们成年人尚且如此,对于小孩子来说,适应新的生活就更有难度。

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对每个孩子来说,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对他们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也是个奠基工程。小学的学习生活顺利,不仅有利于保证他们完成好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以至一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好处。

常言说,万事开头难。但好的“开头”,确是具有全局性的意义。事情开头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孩子入学前的指导和训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幼小衔接”问题。

在孩子入学之前,教师和家长也重视做准备工作,但却有不小盲目性。比如,只是抓紧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突击学拼音、识字、算算术等,不知道还应该做些什么准备。本来是想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但如果帮的不是地方,弄不好会帮倒忙。

一、从幼儿园到小学有哪些变化?

要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必须首先了解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究竟发生了哪些的变化。了解了这些变化,指导、帮助的方向才明,才更有针对性,效果才会更好。

第一,最重要的变化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接受义务教育。

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学龄前阶段,也就是整个幼儿园时期,孩子们的学习在要求上是有很大的伸缩性的。当然幼儿园的学习是有计划的,但是,孩子们不论掌握知识多少,智力发展水平多高,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一律能够升班,不会因为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的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而留级。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没有“强制性”。

而小学就不同了,它是义务教育,也称之为“强迫教育”。所谓义务,就是国家法律规定一定年龄的儿童必须受到的一定程度的教育,是一种“有标准”的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过去,孩子去幼儿园可以说是去“玩”,进入小学就不是去学校“玩”的了。就是说,孩子进入小学接受教育,是去尽自己该尽的社会义务去了。正常儿童必须学好、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要求的知识,考试成绩及格,方能升级;如果不及格,就要补考,补考还不及格就要“蹲班”。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严格多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由于以游戏为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

学龄前孩子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在幼儿园学习的时间每天只有1-1。5小时,孩子的学习也是通过游戏进行的。也就是说,学龄前孩子学习掌握知识,都是要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际操作,是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或全部生活内容。

而在进入小学以后,孩子们就要以学习为主导活动,每天的学习时间有5-6小时;而且,学习过程逐步由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所谓抽象思维,就是学会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抽象思维要比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思维难度大多了。

第三,由零散知识的学习变为系统知识的学习。

相对来说,学龄前儿童学习的知识是比较零散的。零散知识之间一般是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没有什么密切的内在的联系,且学习要求不太严格。

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则是系统的,具有内部联系和逻辑体系。前一部分的知识是学习后一部分知识的基础,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掌握不好前一部分的知识,是难以学好后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这种知识,不仅需要孩子踏踏实实的毫不松懈的学习态度,也需要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由学习生活知识变为学习书本知识。

生活知识一般是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模得着,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经验。学习和掌握这种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而书本知识则多是间接经验,其中大部分是抽象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高度概括,一般是孩子们没有亲身经历和感受过的。学习这种知识,是需要孩子掌握书面语言,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

第五,学习任务加重,作息制度严格,生活学习集体化。

在幼儿园,孩子的学习一般没有法定的作业,作息制度相对说是灵活的,生活的集体化程度也不高。

而进入小学后,学习上的要求非常严格,学习任务大大加重,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和家庭作业,人人都要毫不例外地完成;学校的作息制度,人人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教育工作是面向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有共同的活动内容,有严格的集体活动准则,人人必须切实执行。这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克制能力、自觉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六,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由管理型变为自理型。

在幼儿园,老师们的分工细,对孩子的管理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特别是现在,由于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差不多都是一家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基本上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少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进入小学以后,要求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要逐步做到自己独自料理。比如,要自己去上学、回家,不要家长接送;第二天上课需要带什么东西,要孩子自己按课表做准备;老师提出什么要求和布置什么作业,要孩子自己记下来;作业,要孩子独立完成,自己检查、核对、修正等等,这些事必须是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不需要、也不能由家长包办代替。

上述这些重大的变化,孩子们不可能预料到,他们只能深切地感到不大适应。但教师和家长们必须充分了解,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果教师和家长们对此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仓促“上马”,打“无准备之仗”,孩子很可能陷入被动状况。孩子一入学就处在被动状况,一步跟不上,会步步跟不上,造成恶性循环,事情就麻烦了。

因此,针对上述变化,在孩子入学之前,教师和家长要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走上小学学习生活的轨道。

二、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指导?

孩子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而且以读、写、算为主导。但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不能只是重视孩子的拼音、识字、读书、算算数的训练。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训练和准备。

第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饮食起居要定时,早起早睡。按时吃饭,吃饱吃好,克服吃零食的不良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做事要认真、严肃、紧张,不拖拖拉拉、马马虎虎;做事要有计划,有条不紊。不仅要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不仅讲究质量,还要讲究效率。

第二,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培养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收拾书包、准备书本文具、独立完成作业,学着洗红领巾、手帕、袜子等,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在入学之前,就有意识地给孩子灌输上学后要“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意识,尽量不要家长帮助,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好功课。从小给孩子灌输“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在日本,家长不仅把“不给别人添麻烦”看做的一种行为规范,还视为一种道德修养。这很值得中国家长学习。

第三,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包括集中、专心、稳定、持久;听人说话,要眼睛看着讲话的人,不能东张西望,不能心不在焉。孩子一入学,就要坚持每节课四十分钟的学习,这对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然而,上课听讲是孩子学好功课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进入知识殿堂的大门,孩子的功课好不好,往往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会不会听讲,有直接关系。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和家长要提前多多下功夫进行训练。

第四,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孩子逐步树立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而学习的思想。孩子进入小学,就开始了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小学生也是公民,他们也要承担社会义务,学好功课就是这些小公民的社会义务。功课学得好不好,这不单单是孩子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家庭的私事,关系到他是不是尽到了自己应该对社会、对国家所要尽的义务。家长要及早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教育孩子认真、按时、独立、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这是每个学生的责任,不能推卸,不能“打折扣”,不能让别人代做。

第五,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的精神。

孩子到小学,进入要一个新的集体,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新面孔,他们要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严格的集体生活对这些独生子女来说,更是一个新的考验。孩子们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在集体生活中都要无一例外的成为“平民”,都要遵守集体纪律,服从集体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任何人都不能成为“特等公民”。要教育孩子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不要欺负弱小,不能称王称霸,要学会和性格各异的同学友好相处,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在集体当中生活,免不了要发生一些矛盾或冲突,孩子们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要他们自己解决;解决不了,还有老师。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插手,不要“越俎代庖”。家长一插手往往会把简单是问题给复杂化了。其实,孩子们之间发生了矛盾或冲突,一会儿就没事了。不论你的孩子受了多大的委屈,也要通过学校和老师解决,不要直接找家长“算帐”,更不要直接找学生出气。

第六,关于孩子上学的物质准备。

大多数学习用品可以在入学时按老师要求准备,有的用品学校要统一购置。家长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给孩子购置书包、铅笔盒等物品时,不要追求什么“名牌”、“高档”,不要互相攀比,要以实用、耐用、美观为标准,不要购买那些华而不实的用品。要知道,家长的攀比思想会影响孩子,使孩子滋长虚荣心。华而不实的学习用品,在学习中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进入小学,学校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学习要全面负责,但也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帮助。家长们应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与老师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孩子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家长们对孩子决策要做好的工作,就是要及时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经常和孩子已经沟通,同时还要为孩子的上学和生活做好后勤服务。
第2个回答  2020-10-14
你要是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话,家长们一定要对他的转变做到非常的到位,要把他的自觉心理和生活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