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期档,7月份票房收入45.1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55.06亿相差巨远,是五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7月8月票房总计84.46亿元,依然不及去年的91亿。如果把6月也计算在内,今年6月到8月上映的影片总票房约为124.29亿元,与2015年暑期档三个月的总票房124.31亿元基本持平,创下了近9年增幅新低。
中国电影产业的拐点来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从电影供给方面找原因,例如票补减少,没有好片等表面现象,我们更加需要注意的是,电影行业迎来拐点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跟整个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密切关联。
那么,当今的宏观经济对电影产业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中国将进入一个漫长的经济下行周期,电影行业也难逃颓势
易凯资本王冉不久前曾说过: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有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漫长的下行周期。在这个下行周期里, GDP增速很可能会降到3-5%甚至更低,一些行业甚至会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的情况。
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一个真正像日本或美国那样痛苦而漫长的经济下行周期。这种情况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还没有出现过。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凡是工作十年以内的电影从业人员更是没经历过。所以很多人都不会相信电影行业拐点的来临,他们觉得目前的大盘低迷都是偶然现象或局部现象。
但是,我经历过。音乐行业自2006年开始盛极而衰,从而进入一个漫长低迷期的痛苦经历。所以我这次能特别敏感地察觉到电影行业拐点的来临。
是的, 电影行业和中国宏观经济同步,也到了一个下行周期。
廉价的电影也成了高消费,正被更廉价的娱乐方式替代
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低迷,居然低到让消费者觉得连看电影也成了高消费。
有人说不对啊,电影一直以来不都是廉价消费品吗?
前几年,有经济学家曾解释说:宏观经济不景气,人们会减少昂贵的旅游,增加去看电影的次数。因为电影有“口红效应”, 尤其是在线售票网站展开大量的9.9元之类的票补后,更是让电影成了高档饭店和KTV的廉价替代品。所以电影院的普及,也成为了前几年钱柜等KTV和豪华饭店关闭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好的替代效应呢?怎么现在的电影市场反而也会变得如此低迷呢?
如果往更深层次分析,就会发现, 目前国内经济的持续低迷,居然低到让消费者觉得连看电影也成了高消费。
其实宏观经济在前几年就已经放缓了,但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人口红利延缓了这个现象。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让互联网行业也逐渐放缓了增长。
这一点体现在电影行业,就是在线售票网站们开始收缩了票补。当下,在线售票网站已经告别了第一阶段的疯狂票补圈用户的时期,从而进入了精耕细作阶段。所以一旦票补降低,体现在消费者那边是票价又开始贵了,这时候,一些边缘用户就又开始不进电影院了,电影观众出现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