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撩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小题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下文的“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小题2:从写法上看,“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1:(1)不矛盾。(1分)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改弹新曲,但内容总是“旧别情”。(1分)(2)运用对比写法,更能表现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任何新曲都无法排遣戍边将士内心的思乡之情。(2分)
小题1:(1)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写景。(1分)
(2)以景结情(倗景戒情)。(1分)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墟阔而悲凉。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将将士们浓浓的愁绪与凄昅的秋夜月光和荒凉的边塞风光融为一体。(2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如围绕琵琶的异域情调、边关的别离内涵来讲,也可适当给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30
小题1:(1)不矛盾。(1分)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改弹新曲,但内容总是“旧别情”。(1分)(2)运用对比写法,更能表现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任何新曲都无法排遣戍边将士内心的思乡之情。(2分)
小题1:(1)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写景。(1分)
(2)以景结情(倗景戒情)。(1分)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墟阔而悲凉。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将将士们浓浓的愁绪与凄昅的秋夜月光和荒凉的边塞风光融为一体。(2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如围绕琵琶的异域情调、边关的别离内涵来讲,也可适当给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第2个回答  2018-11-30
1.“总是关山旧别情”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
2.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第3个回答  2018-11-30
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12-01
1不矛盾。与下文形成对比。歌舞琵琶反衬诗人的乡愁,更加突出,对比鲜明。
2前三句描写氛围,渲染气氛。这句把乡愁具象化成月亮。升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