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

如题所述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句话可以说是刻板印象的一个典型。显然,不可能所有的可怜之人都有令人痛恨的地方,这句话显然是错误的。但它的好处在于帮助我们在面对可怜之人时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当我们陷入对可怜之人的同情和批判的俩难道德困境时,这句话会跳入我们的脑海,告诉我们,面对这样的人,我们不需要去同情他们,他们的可怜,与他们的可恨紧密联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1
不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是每个人都有可恨之处,我们对这些可怜人抱着怜悯的态度还是认为他活该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和他们有没有交集或利益关系,我们往往对远方的不幸抱有无限同情和怜悯之心,而身边的可怜人因为了解所以能够发现他们身上的可恨之处,更容易把他们的不幸归因为可恨之处上。
第2个回答  2019-04-21
可恨之处,对方给你造成了损失;可怜之人,对方处于困难的处境。你觉得对方可怜,是因为一种物伤其类的感情,觉得自己处于同等境遇也不能比对方表现的更好。可是对于对方给自己造成的实际损失,还是没那么容易轻易释怀。
第3个回答  2019-04-21
这是认为人性本善者的看法吧。他们认为人本性是善良的,不主动作恶的。而人迫于某种压力做偷偷摸摸的事招致他人的怨恨,他们或多或少也接受心灵的拷问,不能光明正大也是对他们的惩罚,享受不了坦荡荡的心态,这很可怜。这种压力的形成有时是因为他们欠缺某种食物(食物,爱,关怀等等),这也很可怜。
第4个回答  2019-04-21
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上,其实俩者需要分开处理,我们应当同情的他的可怜之处,惩罚他的可恨之处。例如在高票答案的情境中,违法摆摊者可怜仅仅是因为他除了摆摊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应当关心这些被没收摊位者的后路。与此同时,也要单独处理他的可恨之处,收取合理金额的处罚金,没收摊位等等。但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刻板印象确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同大部分人所做的一样,我们可以省去很多对可怜者的同情成本,可以简化自己的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