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如题所述

是的,极有道理。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感受,永远不会一致感同身受的显示出来。正如前伟人说过得,要想知道这个梨子的滋味,你必须得亲口尝一尝。到底是甜甜的或酸酸的?你拿取来咬上一口,品一品个中的味道,这样就是体验了一个人的真实感受了。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是不一样的性质

因为你所经历的苦,人们会同情你,但是这并不是就是等于可以认同或接受你的不善行为,而所谓“劝他人善”的出发点也是正是为了他人好,因为即使是经历过较大的痛苦和伤害也不是就可以成为“不善”的理由。

而且也并非是人人都要经历过同样的苦楚才有资格劝喻那些经受过苦楚的人的,因为劝人为善也是一种关心和帮助,怎么可以说没有经历过苦楚的人,劝他人善就不是一种善良的行为呢?如果真是这样泾渭分明,哪么这个社会就可以说是极端冷漠的社会了。

而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社会,又或是有良知的人,应该是在同情受伤害的人的同时,更不希望受伤害的人因一念之差而行差踏错的,而“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就正是出于此理了。无论自己所处的环境怎样,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劝喻他人善都是一种善良的行为,相反,哪些虽然未经他人苦的人,眼看着经历过苦楚的人不善而不加劝阻反而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冷眼旁观,又怎可以说是一种“最大的善良”呢?

不经历他人事,就不劝他善良

我们不提感受别人的痛苦,我们只来看感受幸福这件事。如果自己单身,看着别人成双成对,你会感受他们的幸福吗,你只会感觉心酸和羡慕,但是对方只能沉浸在自己的幸福里,感受不到你的落寞。不过我们都要有同理心,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我们最大的限度和善良是尊重别人的感受。

就像说自己身上有个伤口,你会哭,你会喊,别人只能尽力理解,但无法为你分担和承受,别人没有权利指责你的哭喊,因为痛不在他人。只能换位思考照顾下你的疼痛的感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的意思

所谓可怜之人,应该包括那些经济条件差,社会地位低,家庭状况不好,个人不得志,或者屡遭不幸、命运不济的那些人。他们平常在别人面前,总是低人一等,矮人三分,抬不起头来,甚至被人歧视。这样的人似乎活得很可怜。

然而,造成可怜的结果,往往与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处事管道有直接关系。有的人从小就不求上劲,不刻苦学习,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而别人经过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考上了大学,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和事业。相比之下,感觉前者很可怜。很显然,造成这种可怜结局的,正是因为当初的懒惰和不争气,这岂不令人可恨呢?有的人对家庭成员缺乏应有的感情,不履行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甚至百般歧视和虐待,到头来弄了个众叛亲离,老了无人愿意赡养,落了个孤家寡人。可怜不?可恨不?

还有的农村人,生来怕苦怕累,终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一生穷困潦倒。没有家庭温暖,缺少家人关爱,独自一人,了却终生。可怜不?可恨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是对上面这几类人所说的。至于因天灾人祸、命运不佳所造成的悲惨结局,还是令人同情的。虽然很可怜,但并无可恨之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6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我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干涉别人的想法。
第2个回答  2022-07-06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对,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没有经历这些事是没有资格做出评价的。因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第3个回答  2022-07-06
有时候,自己还是需要理性,少管别人的事情,毕竟这是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不懂得这份苦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