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起诉有法律效力吗?

我爱人与前妻离婚了,他前妻是一个有医院开出精神病诊断的患者,他们有一个5岁的女儿,在2009年的9月21日他前妻将孩子送回。09年末他前妻与孩子见面,后我爱人向她提出给付抚养费的请求,但她不但不给还发短信骂我爱人和我公公。现在她向法庭起诉要求探视权,法庭传票也已送达。请问她是精神病患者,她的起诉是有效的吗?是否要求她的监护人代替她进行诉讼呢?谢谢!

搜集证据,证明精神病患者在生病期间写的借条没有法律效力。

精神病人不予起诉需符合以下三种情况: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扩展资料;

《民法通则》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第十九条 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间歇性精神病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法律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健康状况。法院审理立案材料后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就应当开庭审理。法院还可以视情况通知其监护人出庭。
  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第2个回答  2020-04-28
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精神病人在患病期间自己写的借条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但是,在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民事活动都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一些根据其年龄、智力事实上可以理解的行为或不会损害其利益的行为,比如购买一块橡皮,接收奖励、赠与等等。
第3个回答  2010-07-21
第一百零八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只要符合这四个条件就能起诉,起诉是成立的,无论是不是精神病
但是法院可能在受理案件后会通知原告的监护人参加诉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7-21
精神病患者(包括间歇性精神病)发病期间,必须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民事权利。但在其正常状态下,可自行提起诉讼。
如果要驳回其诉讼请求,必须你方提出有力证据,说明其起诉是发病期间,这个很难很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