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招安是对还是错

如题所述

宋江招安是对还是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对的,一种说法是错的。

一、关于对的说法

宋江主张的招安路线无疑是最正确的一步棋。他在官衙担任过职务,知道大宋朝的实力,更知道自己一伙的所作所为朝廷是绝对不会允许的,如今边关吃紧,大军要抵御外夷,还没有闲暇力量来讨伐自己。

再者自己一伙虽然有点名气,但大宋朝廷并不放在眼中,如果继续造次,朝廷必定派大军前来讨伐,到时候自己这片水洼之地,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不要说什么大败高俅,那只是险胜,高俅本就不是个带兵打仗的人物,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但大宋朝能征惯战的将领不在少数,真若惹得赵官家龙颜大怒,派遣有能之士率天兵一到,梁山水洼顷刻之间便可灰飞烟灭。

宋江招安的原因:

1、首先是粮食问题。假设每人每天半斤米的话,那么梁山光是米每天都要消耗五万斤。如果再考虑柴米油盐,布匹铁器等必需品,那么梁山需要的更多。

比如拉拢卢俊义、李应等人上山,他们的家资也会带上山;攻打祝家庄等地,也会把他们的钱粮拉走。尤其是祝家庄,除了分给当地百姓的粮食外,还运走了五十万石粮食。其实祝家庄不过弹丸之地,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粮呢?不过是作者夸大罢了,而这种夸大,就是为了满足梁山。

还有就是实力问题。别看梁山十万人马看起来多,又多次打败过朝廷大军,真正跟朝廷比差距还是很大。光是西北种家军,朝廷禁军,就足以让梁山好汉望而却步。征方腊时,实力差距就能体现了。梁山好汉在朝廷保住补给的情况下,依旧损兵折将;若不能保证后勤,可想而知结果得多惨。最关键的是,朝廷可以输十次,二十次,输得起。若梁山好汉输一次,可就不一样了,他们输不起。

2、从宋代安抚看招安

宋朝起兵造反者不少,但招安始终是朝廷安抚的重要手段。当然,即便梁山实力在当时无人能比,也不用担心粮食等问题,宋江依然会带领众好汉招安,为朝廷效力。因为,这不仅是宋江的个人信念,更是作者早已多次表明的态度。

北宋初年,东京附近有焦四、焦八等盗贼常常作乱。后来,赵匡胤表示,只要他们归顺,不仅不杀他们,还给他们荣华富贵。这些人归顺后,赵匡胤没有食言,“各赐以锦袍、银带、衣服、缗钱,并擢为龙猛军使”。

3、好汉角度看招安

其实,从好汉本身来看,招安也是唯一的路。因为梁山108将中,至少有一半原本都是朝廷的将领或者官吏,宋江拉他们上山,也许诺过“日后招安,为朝廷效力”。这些人是希望招安的,毕竟谁也不想一辈子做贼,尤其是有家室的好汉。所以,宋江第一次提出招安,只有武松、李逵等寥寥数人反对。绝大多数人,支持招安。山寨再好,终究不如外面的世界好。

至于宋江,他一直都渴望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而不是做个小小的押司。押司根本不能实现他的抱负,他醉后在词中说自己犹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意思是说,自己空有一身本领,但却如老虎只能卧在小山头一样,爪牙之利不得不收起来,默默忍受。他的诗说“敢笑黄巢不丈夫”,也不是要造反,而是笑话黄巢不为国尽忠。

宋江发配江州时,父亲教导他:如果经过梁山泊,他们让你去落草,一定不要答应。否则,就是不忠不孝之人了。可以说,宋江的家庭教育,也是让宋江做忠良之人。既然做忠良,怎么会造反?

二、关于错的说法

1、招安的基础条件是赦免罪行,没有这条就不称之为招安了。但除了赦免罪行之外,受招安的一方还可以根据自身实力要求朝廷答应其他条件,比如封官、保持独立性等等,明末的张献忠就深谙此道。

2、以梁山的实力,宋江本可迫使朝廷答应更多的招安条件,比如给主要头领封官、给梁山划分独立的防区、惩办部分奸臣等等。可宋江提出的条件只有赦免罪行,这是宋江在诏安问题上的第一大错误。

3、就是低估了朝廷的黑暗与奸臣的能量,以至于幻想让梁山融入并改变朝廷。正因如此,宋江及梁山在对待以高俅为代表的朝廷奸臣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即反复横跳。

不想与奸臣同流合污的话,宋江就应该防备奸臣的迫害,比如生擒高球后应该想办法弄死(可以下慢药)或者将其扣押在山上。梁山要么与朝廷奸臣同流合污,要么就绝不妥协,以坚决抗争求自保。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一位。

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他和晁盖互通往来的事被阎婆惜发现,因此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后前往清风寨投靠花荣,却被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入狱。押送青州途中,却被燕顺等人解救。投奔梁山途中得知父亲病逝,回家奔丧却被抓住,发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刑,但处决那天被梁山人马解救,投奔梁山。攻打曾头市晁盖被射死后,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后两胜童贯、三胜高俅。接受招安后,带领梁山人马攻打辽国,平定田虎、王庆、方腊。被朝廷封官后,遭蔡京、童贯、高俅陷害,被毒死,葬在蓼儿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3
宋江的招安决策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初衷是希望借助朝廷的力量来消除各地的农民起义,然而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对于武将的猜忌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宋江选择投靠朝廷,实际上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的。
其次,从宋江的初衷来看,他希望借助朝廷的力量来消除各地的农民起义,这是正确的想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宋江等人却遭遇了重重困难。一方面,朝廷对他们的猜忌和排挤是不可避免的,这使得他们在招安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各地的农民起义并没有被完全平定,这也使得宋江等人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从结果来看,宋江等人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却失败了。然而,即使宋江等人没有成功,也不能否定他们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毕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选择投靠朝廷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决策。
因此,宋江的招安决策是正确的,但是受到历史和现实的限制,最终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