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篇文言文的答案。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 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 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 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2、 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 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 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4、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老师要我先做。然后找答案订正。
我做完了。没答案订正。所以帮下忙。

(三)螳螂捕蛇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答案:D,都是代词,“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抓取、刺伤
(2) 蛇竟死 竟: 最终,终于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但仔细观察(蛇),却什么也没有发现。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B )
A、 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 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 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楼主,你这没有加点啊??我按照经验中的重点词给你解释吧!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雨雪:动词,下雨下雪 ;霁:天晴)
(2)立有间( 站立在旁边)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被:同披,披着)

2、 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我听说古代的贤明的君主,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能知道别人的劳累,如今的君主却不能知道别人的情况啊。

3、 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因为晏子说的很有道理,让景公醒悟了自己的安逸不能代替百姓的困苦。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楼主,你这没有加点啊??我按照经验中的重点词给你解释吧!

(1) 可办粗饭几日 办:操办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图:追求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莫:不要

2、 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能够吃饱饭,不寒冷就够了,为什么还一定追求好吃好穿呢?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节约,注意节俭,不能奢侈浪费。

4、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俭朴,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800年前,司马光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尽管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我们也绝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

楼主:你的题目中有几道要求给加点字解释,但题中没有加点,我就只给你解释了重点字,如果还有问题,我可以继续解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0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 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 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 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2、 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 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 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4、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第2个回答  2009-07-25
1、之是代词 D
2、攫:刺入攀附不掉 竟:竟然,还是慢慢
3、然而仔细看(蛇的)四周都没有看见(蛇的)敌人
4、C
1、没有加点,自己猜的几个字:
三日:多日
间:一会
被:披
2、我听说古代那些贤明的君主,在自己饱的时候会想到百姓的受饥,(通译)。现在君主你不知道啊!(大概如此吧)
3、接受了晏婴的谏言,认识到国家的问题
1、办:置办
图:谋求
待:等到
2、过日子只要不挨饿受冻就好了,何必去谋求吃得山珍海味(好像意思不对)
3、保持节俭
4、有

总算完了 肯定只有将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