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值理论(一)期望理论

如题所述

期望值理论,以公式M=V*E的形式阐述,其中M代表激励力量,它关乎调动个体积极性和挖掘潜力的强度。V,即目标效价,象征着完成任务后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大小。E,即期望值,是个人根据过往经验对实现目标并带来特定结果的概率进行主观判断。


弗鲁姆的理论强调激励策略中的三个关键关系:首先,努力与绩效的关系。人们渴望通过付出努力达到目标,高期望值会激发动力,反之,过高的目标可能导致消极。其次,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们期待工作成果得到公正的回报,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合理的奖励能激发工作热情。再次,奖励与个人需求的关联。由于个体差异,相同的奖励可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管理者需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激励措施。


应用期望理论时,关键在于针对性地选择效价最高的激励手段,设定目标时考虑效价的综合值,并适度调整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以平衡期望心理。期望概率过高可能导致挫败感,过低则削弱激励作用。实际概率应使多数人受益,且应高于个人平均期望,以确保与效价相符。




扩展资料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