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理发展、心理发展调查

请各位朋友帮忙找下关于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情况、特点的资料,特别需要调查的统计数据资料,非常感谢!!!(可以附上资料的查询地址)

文化禁锢的解除,使西方文明挟着糟粕汹涌而不可阻挡地进入国门,在我们努力挣脱文化羁绊、冲破传统的性封闭的同时,出现了在电影电视等传媒中对“性”的渲染与夸大,这种影响对青少年的性观念、性道德的形成无疑是非常有害的。
下面的真实的故事可以反映出目前我国性教育的普遍状况。
故事之一 某市重点中学组织学生观看科教片《生命的奇迹》,这是一部讲述生理卫生常识和生育知识的短片。当银幕上出现女性器官时,在场大部分女生纷纷低下了头,不敢正视银幕,涨红着脸,显得手足无措。当出现男性器官时,先是两位女生低头离去,继而剩余的全部女生纷纷“逃之夭夭”,不少男生也尾随其后。等到影片结束时,原来有800多人的礼堂里只剩下30多个男生。
故事之二 冬天的一个上午,一位身材苗条、模样俊俏的少女进了某医院妇产科门诊部。这位初二女学生自从把贞洁献给了同班的一位男同学之后,每月很准时的月经迟迟没来,她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又不好意思请教别人,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使灿烂的生命之花过早地凋零了。
故事之三 一天黄昏,残阳吐出最后一点血色,一辆警车卷起飞扬的尘土,押着一个少年离开了村庄。看着远去的警车,人们怎么也不相信,一个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年年当班长的好学生,竟是一个强奸犯!
他叫陈斌,虽然才只有15岁,个子却长得像大人一般高。初二下学期的一个自修课上,他发现一个同学偷看杂志,作为一班之长的他毫不留情地将杂志没收,准备上缴教师。当他将杂志拿到手的时候,却被封面上充满着性诱惑的画面吸引住了。他偷偷地看起来,将书中一些“精彩”情节看了一遍又一遍,从此上课总是集中不起来精神,整天沉浸在书中的情节里不能自拔。暑假里的一天中午,天气燥热,陈斌转悠着来到邻居林某家,林家没有其他人,只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他热血往上涌,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拿起桌上一条布带,从背后套住林姑娘的脖子,将其勒昏,然后抱上了床……
这三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我们的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经过千百年的封锁、禁锢和压抑,性教育在中国已是不可逾越的禁区,也是漫无边际的荒漠。学生不敢正视公开、科学地展示和讲解人体的性器官,恰恰说明了学生对性科学知识的无知,性科学知识仍然被他们看作是“下流、可耻”不可公开的。
2、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开放和国人自我意识的增强,在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科学的性教育终于探出了稚嫩的幼苗,但是,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落后于大众媒体对性的并非科学的宣传。
3、性激素每天都在作用着青春期发育的年轻人,他们的内心实在是非常渴望有一种容易被他们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形象、直观、系统、科学的性知识,使他们能够摆脱青春期发育给他们带来的烦恼、痛苦和恐惧。
4、性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性教育在预防性犯罪上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在教授给青少年性生理知识(我们曾经只注意这方面)的同时,还要给予性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贞操教育等。如果我们不通过性科学教育去启迪青少年的情感、保护自身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不受到性诱惑和性伤害,不引导青少年去追求精神和肉体的统一、协调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就会放纵他们去追求原始的性欲,就会丧失作为文明人的自身。
目前的性教育现状是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教育者还是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更何况学生。人们在讨论“如何开展性科学教育”这个问题时,尤其是面对普遍存在的青少年性早熟、早恋等现象,教师和家长的认识仍只是滞留在道德(或品质)的层面上,不是泛泛而谈就是觉得没有必要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没有(或者说很少)人会认真想一想我们在对青少年性方面教育是否存在严重的缺陷,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地、毫不忌讳地与青少年谈论“性”,解答他们成长过程中对性的种种困惑和疑问,我们正在或即将要开展的全面性科学教育是否能够体现保护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所以,许多有识的性教育对我们的性教育状况充满担忧是不无道理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们曾经经历的、目前还仍在延续的性教育方式。
南方一家性教育机构对市民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95%以上的市民对性知识茫然不知!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涉及到性内容的只有过去中学教材中的《生理卫生》和如今的《健康教育》。然而,由于教材本身涉及的性内容非常有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从科学的角度对人体生殖器官所作的纯自然的讲解,即便是学生“学透”了,也知之甚少。更何况几乎所有的老师,在讲授这一章节内容时,都人为地安排学生课外“自读”,教师教得被动,学生学得更被动,从而形成了青少年性知识的盲区,即使在成人以后,依然保留着这片“空白”。在我国人体科学的性知识极度贫乏的同时,社会的性污染却迅速蔓延,在人们接受性教育的领域和空间“攻城掠地”。稍稍关注一下未成年人的世界,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所谓的“性知识”的获得,其实是十足的性污染,而“污染源”正是那些对他们毒害颇深的黄色书刊、镭射录像以及其它一些淫秽音像制品。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革开放,未成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性早熟日益显现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忧虑,而在青少年迫切需要了解性知识的关键时期,却由于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缺乏正确、科学的性指导,致使相当多的孩子产生了畸形的性心理,并对性接触跃跃欲试。由于性知识贫乏、性污染扩散等诸多原因而引发的性犯罪也有增无减,越发成为破坏安定、扰乱治安的严重社会问题。
尽管在有识之士的极力推动之下,健康的、科学的性教育终于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显露,从理论探讨到社会实践,已经走出了极其艰难但又十分可喜的第一步。
然而,性教育的开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专家们认为性教育的阻力主要来自思想观念上。反对开展性教育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无师自通论——持这种论调的人认为,对于性知识,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他(她)们对孩子遇到的性疑不是问漠不关心,就是哄骗搪塞。在一些家庭里,当小孩怀着好奇向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时,做父母的甚至不负责地说:“你是我在外面捡回来的。”
2、封闭保险论——有些人认为,性知识懂得越多越容易出事,越封闭越保险。但专家指出,人到青春期,生理上、心理上产生一系列急剧变化,如何封闭得了?而且,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越是封闭,越增加孩子们的神秘感、好奇心。只有正面教育与引导,才是“保险的”。
3、性教育黄色论——有人认为,把性知识挂在嘴上讲无异于传播黄色、淫秽事物,引孩子入邪道。一位农民家长气愤地说:“孩于到学校是学习文化的,不是学习什么性的,现在学校搞那些玩意,不客气地说,就是教育孩子去犯罪。”
4、也有家长认为,对下一代的教育,关键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性心理。而对于性知识传播,应当讲究一定的方法,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宣传,对毫无心理准备的未成年人来说,反而更易增加他们的羞怯感,即使内心有了解的欲望,表面上也会有南辕北辙的表现,这种教育的效果,就更可想而知了。
成年的性观念多少还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对性的认识更多的只是出于自身的经历和经验。性教育的现状和接受性知识的迫切性恐怕受教育者是最有发言权的。
北京市曾经对初中生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现状作了一些调查,结果如下:
1、初中生对性的基本认知情况不够让人满意
对于性“是人的基本需求”这一观点的认识,仅有55.2%的初中生明确同意这一观点;而有7.1%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同意”;还有37.7%的学生处于模糊状态,表示“不清楚”。
对于“你认为有必要经常清洗性器官吗”这一性卫生保健常识问题的回答,只有59.4%的初中生明确表示同意,有1.3%明确表示“不同意”,还有39.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调查还表明,有近半数的初中生缺乏对性的基本的正确认知,也缺乏最基本的性卫生保健常识。
2、初中生迫切需要接受青春期性教育 调查表明,有56.9%的初中生明确反对“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懂得性,用不着教育”这一观点:有59%的初中生明确反对“性教育会导致孩子有更多的性行为”这一说法。 大多数(占76.6%)的初中生认为,“如果孩子能在学校里接受好的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会对性问题做出更聪明的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他们渴望得到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观愿望。
3、初中生最希望从什么渠道获得性知识
调查表明,排在前两位的是“学校教育”(占56.9%)和“父母”(占12.6%),接下来依次为“医生”(占9.2%)、“同学(同伴)”(占6.7%)、“计算机互联网”(占4.6%)、“书报及杂志”(占3.3%)、“录像厅录像带”(占2.5%)、“影视广播”(占2.1%)、“光盘”(占1.3%)以及“看展览””占0.8%)。4、初中生呼吁学校加强实施青春期性教育
调查中表明,有47.7%的初中生对当前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表示不满意,认为“当前学校性教育太保守”。有41.8%的初中生认为“学校里讲授有关性的知识应该跟讲授语文和数学一样重要”。应当承认,北京市有一些学校在实施青春期性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5、初中生最需要的性知识是什么呢
调查表明:初中生最需要的性知识依次为:“青春期性生理知识”(占60.7%)、“性心理知识”(占15.5%)、“性健康保健知识”(占10.9%)、“性道德知识”(占9.2%)、“性病及预防”(占2.5%)以及“避孕知识”(占0.8%)。
6、初中生希望家长关注实施青春期性教育
调查中发现,有32.8%的母亲在其女儿第一次来月经之前,都没有告诉过孩子如何进行处理,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实践中性教育的缺失。许多家长本身没有性教育经验,甚至自己就是性知识的文盲。问及有关性的问题,家长扭扭捏捏,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甚至造成误导。
华南师范大学教学管理部门也专门就开设性健康教育辅修专业的问题对学生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92.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这一专业,其中有22.2%的同学打算选修该专业。
从上述分析和调查表明的结果看,青少年对性的认识以及对性知识的渴求与成年人所认为的是有较大距离的。所以,如何进行性教育最先要做的工作是改变家长、教育者、社会各阶层对性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原有认识。要弄清楚什么科学的性知识?进行性教育究竟要让青少年知道什么?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对青少年是合适的、有效的?我们要有前瞻性,要清楚地认识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要使性教育的目标与结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从未接受过性方面的科学教育,就以“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而放弃对青少年进行性知识的科学教育。我们应该十分坦然地、如实地解答青少年提出的性问题,尽力解除他们对性的困惑。我们绝对不能简单地认为青少年关心性方面的问题,就是他们“一天到晚只想这种事”。相反,我们应该看到,青少年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有疑问、有好奇心、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和将会是怎样——仅仅是获得知识。如果通过适当的途径、恰当的表述,将科学的性知识传授给他们,也将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待大众媒体对性的并非科学的宣传。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很少直接问有关性的问题,似乎表现出对“性”不再感兴趣。其实不然,由于性荷尔蒙大量分泌的刺激,他们对“性”的兴趣正呈现爆发增长的势头。为了保护自己,他们闭口不谈。此时他们往往是觉得老师、家长讲授的有关性方面的知识太简单、太笼统,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和父母觉得不问正好,省去讲解的麻烦,那他们就会自己去从各种媒体中(甚至是淫秽书刊中)寻找所需要的“知识”。
所以,经常性地、平等地与青少年进行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共同讨论如何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行为的正常与异常表现,使青少年知道如何把握与异性交往过程中的言谈、举止,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这才是开展青少年性科学教育的核心和目的。
尽管目前社会舆论对如何开展性教育还是莫衷一是,但对宣传性科学、打破性神秘、走出性误区、造福千万家的认识却日益趋同。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吴阶平教授指出:要认真搞好性教育,特别是以性教育为基础的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应该摒弃那种性属本能、无师自通的错误认识,不仅要打破历史上久已存在的性禁锢、性神秘,而且要指明性解放、性放纵对人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所以,在中国,性教育不应再是一个“应不应该”的问题,而应是一个如何搞好的问题。面对近两年黄毒的泛滥,很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一些教育专家指出,黄毒这两年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性教育在中国仍然未得到普及和健康发展,性教育这块阵地,正确的思想和知识不去占领,那么,淫秽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面对一代又一代提早成熟了的青年,面对人流室里年龄越来越低的女孩,面对监狱里那一双双迷惘的眼睛(有一个性罪错少年在被逮捕时曾说过一句话:你们大人不也经常在做这种事吗?难道我做了就要被劳教?),中国呼唤性教育,呼唤迷失的灵魂走出痛苦的泥潭——确实已是刻不容缓!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衷心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对普及性知识、加强性引导有一个充分和清醒的认识。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下,让我们的孩子以及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性科学的指引和性道德的规范下,弹奏出最美妙、最精彩、属于自己而又闪烁着人类幸福生活之光的性的乐章!

1、开展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性教育是人类的共同需要。在中国性教育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传统性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在这博大精深的传统性文化始终贯穿着性教育的各种观点、内容和做法。
早在公元前500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办学堂教授“六艺”,其中有一门课的教材就是“诗经”,在孔子新自整理的这本教材中,有关男女爱情的诗篇就有数十篇之多,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一种性教育。出版于公元79年的东汉时期的《白虎通》一书记载那时为贵族子弟成立的学府<辟雍>其中的一部分教育内容就是“阴阳夫妻变化之事”,这可以看作是早期的正规性教育。
至于民间传统的作为性教育工具的“压箱底”习俗,更是一种传统的母亲向出嫁的女儿传授性知识的一种教育活动。其他散在诗歌、小说、戏剧、中医典籍中的性教育观点和内容也是很多的。
例如,在马王堆出土的记载先秦时代人观点的竹简《天下至道谈》中就说:“人生而不学者=一日,息。二日,食。非此二者,无非学与服。故益生者食,损生者色也,是以圣人合男女必有则也”。这就是说,一个人生下来只有呼吸和进食是无师自通的,除此以外,其他没有不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就能学会的。饮食有益于生命,而色欲则可能有损于健康,所以人们必须学习与遵守性生活的规律或法则。
可见,性教育的重要性,古人已看得十分清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7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十个方面: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
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地自我评价,既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对自己的不足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和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犯道德行为和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保持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和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御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以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7、让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投入有乐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和对国家有意义、有价值。能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事有意义的事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勇敢承担社会义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等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应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与其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保持一定年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能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能够根据客观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在暂时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的情况下,能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并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们保持相对稳定而常态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变故和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改变而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负担。能坦然处事,保持安定的心理状态。善于合理的提出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及要求,不盲目冲动,表现与成人的反抗对立的情绪。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使之健康地成长。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也日益增长,使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虽然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2、好寄、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初中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3、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矛盾。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
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他们发号施令,但是,他们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
4、初中生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初中生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他们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他们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特别是那些神经类型为弱型的学生,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沉思,很容易产生许多无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
5、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初中生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初中生心理辅导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更新教育观念,用新的学生观来对待学生
心理辅导的成败取决于师生间认知距离的缩短和情感隔阂的消除。在心理辅导中,教师的工作主要是与学生进行沟通,这里所讲的“沟通”是师生之间双向的、平等的沟通。但要达到师生之间真诚的沟通,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①教师必须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都必须是坦诚的;②教师能够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能从学生的立场与感受出发处理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③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接纳与热情的正面支持,以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④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教师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而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使他们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这样,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信心十足、情绪高昂、朝气蓬勃,就会有健康的心理生活,从而促进自己心理素质的提高。
2、坚持尊重、真诚、理解
进行心理辅导,必须坚持尊重、真诚、理解的原则,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实现心理辅导的目标。只有理解学生,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才会体谅他们的心情,准确地把握他们的需要和苦衷。当学生切实感到教师在情感上是理解、体谅他们的,他们就会感到温暖和安慰,愿把心底的秘密和盘托出。在倾述自己的苦衷之后,学生就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他们会觉得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成年人陪伴他们去经历人生旅途中的烦恼和苦闷,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也有了自信心,去迎接和克服各种困难。
尊重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也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条件。初中生可能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但是,他们的人格必须受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决不可以受到伤害,一旦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破罐破摔,难以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就是罗杰斯所讲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初中生在成长中,从家长和教师以及社会上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不论他做什么,家长和教师都爱他,或者即使他做错事,家长和教师也一如既往地爱他、关注他、指导他,渐渐地,他就会产生自我和谐的、积极的“自我关注”。在这种无条件积极关注中,初中生的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和谐日益减少,和谐成分日益增多。在教师指导下,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而且发现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
真诚是教师得到学生信任的基本条件。心理辅导是一种人对人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需要真诚、诚实、直率和坦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才会使他们讲出藏在心底的秘密。没有真诚,教师与学生不可能进行心理沟通,也不能进行任何心理辅导。
教师和初中生的情感交流顺利进行,这也是心理辅导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们这里所讲的理解,不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同情式的理解,而是共情式的理解。共情不是同情,同情带有怜悯的含义,表达的是一种不太平等的关系;而共情则不然,它是外来语,译成汉语的意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即同感的理解。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能感受到学生的情感就好象是自己的情感一样,但是并不迷失在这些情感中。正确的、敏锐的共情不只是能认识学生所表达的明显的情感和体验,而且也能感受到学生不明显、不清晰的情感。也就是说教师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在善于用教育者的头脑去分析问题的同时,也能够用他们的心灵去感受、思考和体验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同时调整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既保持对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一种尊重、体贴和善解人意的关注,又能保持对学生问题的辨别和区分,并与之进行讨论和交流。因此,共情式理解不仅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和释放紧张与压力的机会,而且帮助其客观而深入地自我了解和自我探索。

参考资料:http://www.nmg.xinhuanet.com/wxylibrary/xiaoli/hx-cuzhong1.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