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在各地寻宝的过程中有什么惊人的发现?

如题所述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扩大朝贡贸易。其次是大量搜集海外的奇珍异宝,以填充北京新建的苑囿和供皇族生活上奢侈之用。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贵族早就使用珍珠、宝石作为装饰品。至隋唐时期,东西交通沟通,这些珍宝就从中亚、阿拉伯产地大量涌入中国,大大满足封建皇族的奢侈欲望。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如“隋炀帝殿内房中不燃膏火,悬大珠一百二十以照之。江南宠姬,宫中每夜缀大珠十数,照耀如明月”。至元朝,蒙古人势力远及欧洲、中亚一带,许多色目人东来中国,专力经营珠宝业,尽量给蒙古贵族提供方便,更助长了元统治者的奢侈欲望。

大都设置的官手工业机构中,专设有石牙金局、玛瑙玉局、温犀玳帽局、珠翠局等,进行珠宝加工,供皇族衣帽装饰之用。对臣下赏功时,也大量赐给镶嵌珠宝的衣物。如元文宗时,赏给太平王燕帖木儿的物品中,就有珠衣、宝珠、七宝束带、七宝腰带等。蒙古人脱离游牧生活还不太长,对于打猎、放鹰一类的生活,犹有留恋,所以在大都畜养了许多狮、豹、鹰、鹤等珍禽奇兽。皇室的动物园,各种动物较为齐全,所谓“奇兽珍禽在焉”。

至元末,宫廷奢侈之风尤为严重,仅海青、狮、豹所食之肉,较元前期已增加数十倍。洪武元年七月,明军抵达北京。七月二十八日夜,元顺帝率后妃,席卷皇宫“子女玉帛”由建德门北逃,贵重的珍宝一扫而空。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又实行“海禁”政策,也“不好远物”。直到朱棣迁都北京,城墙、宫殿、园囿建成后,贵重珍宝、珍禽奇兽之类都十分缺乏,除了在国内搜刮之外,又派郑和率领“宝船”屡下西洋,大量搜集珍奇异物,以充实北京的宫廷和园囿。

郑和率领舰队到达各地,以各种方式搜集宝物。首先是通过买卖方式,获得大量宝物。如宝船抵达阿丹国,“王闻其至,即率大小头目到海滨迎接诏救赏赐,至王府,行礼甚恭,谨感伏,开读毕。国王谕其国人,但有珍宝许令换易,在彼买得重二钱许大块猫睛石,各色雅姑等异宝,大颗珍珠,珊瑚树高二尺者数株。又买得珊瑚枝五柜、蔷薇露、麒麟、狮子、花福鹿、金钱豹、驼鸡、白鸠之类而还”。郑和又遣人到古里国,“买得各色奇货异宝麒麟狮子驼鸡等物,并画天堂图真本回京”。又如柯枝国的“财主收买宝石、珍珠、香货之类,候中国宝石船或别国番船客人来买,珍珠每颗重三分半者”。

中国宝船又到溜山国,忽鲁漠斯国等地收买了大量的宝物。其次通过实物交换,也获得了不少的宝物。如锡兰国的人民对“中国麝香、色绢、青磁盘碗、铜钱、樟脑等喜,则将宝石、珍珠换易”。又如郑和率领的舰队到达祖法儿国,“开读赏踢毕,其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换磁器等物”。这种办法多半是适用于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

复次通过采集获得宝物。郑和在一些深山险谷,林木丛生,猛兽横行地方,则采用冒险的手段,派兵入山采取宝物。如在九洲山地方,“永乐七年,正使太监郑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径有八九尺,长八九丈者六株,香清味远,黑花细纹,其实罕哉!”郑和这次入山采香取得成功之后,山区人民“张目吐舌,言我天朝之兵威力若神”。。郑和在另外一些地方,对于天然存在的物资,当地居民又不采取的则加以采拾。如锡兰国盛产各种宝石,有红雅姑、青雅姑、黄雅姑、青朱蓝石、昔蓝泥、屈没蓝等。这些宝石“皆产于参天之山拔,洪雨入冲则流于山麓之河,中国人于是而拾采”。又如郑和到花面国(即那孤儿),“那孤儿一山产硫黄,我朝海船驻札苏门答刺,差人于其山采集硫黄”。

这种采集方式,是在不妨碍当地人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除以上三种方式之外,郑和的宝船还为各国贡使提供方便,让他们随船到中国进贡,这样也得到了大量的贡品。

郑和率领宝船七次下西洋,获得了丰收,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所以王世贞谈到郑和下西洋时说:“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黄省曾对此大加赞扬。他说:“由是明月之珠,鸦鹘之石,沉南龙速之香,麟狮孔翠之奇,梅脑薇露之珍,珊瑚瑶琨之美,皆充舶而归。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密切了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又加强了与亚非地区之间的平等贸易,更以大量的珍宝充实了明朝的宫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