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区别:

1、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在台湾及港澳地区称作华语。

2、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普通话的标准口音:

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准,普通话发音图谱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语音标准是就整体而言,并非北京话每个音都是规范和标准。国语、普通话、华语三大系统内部还存在"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的区别。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大类"方言"。即使是标准,三地也有区别,如"消息"一词。大陆"息"读轻声,台湾读二声,新马同台湾(如同"休息"的"息"字读音,音同"席")。

国语的情况与之相似:老派国语、新派国语都是被视为标准的;华语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学习普通话及口音的有无与出身地域与教育程度有相当关系。不标准的普通话古称"蓝青官话",蓝青即是暗指发音夹杂方言口音。

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以普通话为例:

    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音。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绝大多数汉语使用者,包括许多播音员,其普通话都是带有口音的。但事实上,许多人普通话的发音方式和口音用词上偶尔违反了"中国国家语言文字标准"。

    明显受方言或其它语言影响的普通话,一般都会视为带有口音。例如,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差异过大,或有过多的字发音不准。但台湾地区的取音不同与大陆地区,如垃圾、崖,中华民国国语文读"乐色"、"ㄧㄞˊ yai2",大陆普通话读"拉机"、"牙"。

方言的语言特征:

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除江淮官话、华北官话中河南黄河以北地区、西北官话中山西南端、陕西的陕北及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有入声调外,其余各地官话大都没有入声调。整个官话方言区的声调以4~5个为最多,尤以4个声调最普遍,少于4个或多于5个的都比较少。古四声中,平、上、去三声在各地官话中的分化、发展情况大体相似,即:古平声清声母字各官话大都念为阴平,如包、周、基、夫、甘、尊、当、江、光等;古平声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阳平,如爬、徒、锄、奇、条、林、沉、群、同、红等;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上声,如补、早、胆、粉、党、井、榜、选、暖、染、老等;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各地官话多念去声,如古上声全浊声母字部、父、道、愤、荡和古去声字过、怕、步、带、共、耀等。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念法比较复杂,除江淮官话及西北官话中山西、陕西部分地区、华北官话中黄河以北河南省部分地区保留入声自成调类外,其余入声调消失的各地官话,古入声字的归属各不相同。大致说来,华北官话跟北京话一样,入声消失后入声调的字分派平、上、去各声,即所谓"入派三声":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少数地方(如济南、大连)与北京略有不同:古入声清声母字或全归阴平(如济南),或全归上声(如大连)。西北官话没有入声的地方古入声调字的分派有两种情况: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阴平,如西安;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去声,如兰州。西南官话古入声字的分派最为划一:只要是古入声字,不论声母是什么,一律念阳平调,几乎没有例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0
口音和方言的区别:指代不同、引证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口音:说话的声音。语音学指气流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
2、方言:一种语言在不 同地方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分支。通行于一定的地区内。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二、引证不同
1、口音: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听口音知道是同事的何教官 ,只把身子略动了一下,手里依然在写。”
2、方言:冰心 《再寄小读者》八:“他的诗是用方言写的,富于人民性、正义感,淳朴、美丽。”
三、侧重点不同
1、口音:说话的气势;说话的语气、措辞或格调。
2、方言: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第2个回答  2015-05-17

【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系统】普通话是一个语言系统,方言不是。

    【使用地区】普通话是全国范围通用,方言只是某一个地区的地方语言。

    【表达和用法】区别很大。可以看【例子】。

    【发音】两者区别很大。


【背景知识】

方言缺少适当的书面语,语言未达到准确描述的程度;语言使用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这些语言受到歧视; 同一民族(或国家)拥有多个语言系统。


普通话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中华不同民族进行沟通交流的共同通用语言。普通话以 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所以普通话和北京方言相差不大,和粤语区别很大。


  【例子】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 

    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

    外面太冷,要穿多一件衣服。(要多穿一件衣服)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的限制性状语一般置于动词的前面,粤方言却是放在动词后面。 


    他高过我。(他比我高) 

    牛大过猪很多。(牛比猪大很多) 

    这件事我有说。(这件事我说过)

    他对摄影有热衷。(他对摄影很热衷) 

    提示:动词前面加“有”,表示动作的完成,这是古汉语的语法特点,遗留在一些方言中,普通话则没有这种句式。 


     随便你。(随你便) 

    以便有多些读者(以便有更多的读者)

    这扇门不能关得上。(这扇门关不上)

    我说得他过。(我说得过他)

    明天过去北京。(明天去北京)

    去到那间医院。(到了那家医院)

    不要太过悲伤(不要太悲伤)

    迟到好过没去。(迟到也比没去好) 

  提示:比较句的不等式,普通话用“比”,一些方言中则用“过”。

第3个回答  2009-12-10
【方言】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口音】1说话的声音:听他的~,好像是山东人。2方言的语音,包括方言所特有的元音、辅音、声调和方言与标准语同有而使用有分歧的元音、辅音、声调:~很重。
第4个回答  2018-05-24

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方言是指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共同语。所以普通话中的语法规范应该是共同的,而并非个人的语法规范。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话)——无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语言方言众多而推行各国的标准用语以利于人们广泛交通。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区别于首都胡同音)。

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