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蹄的分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制动蹄按其张开时的转动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是否一致,有领蹄和从蹄之分。制动蹄张开的转动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一致时,称为领蹄,具有制动“增势”作用,也称为“助势蹄”(leading shoe);反之,则称为从蹄,或“减势蹄”(trailing shoe),如图2所示。
一般来说,领蹄的效能因数约为从蹄的3倍;伺服式制动器中次领蹄(由主领蹄通过连接杆张开的制动蹄)的效能因数也约为主领蹄(由轮缸活塞张开的制动蹄)的3倍。 根据领从蹄的不同布置,鼓式制动器可分为领从蹄式、双领蹄式(单向作用、双向作用)、双从蹄式、自增力式(单向作用、双向作用)等类型,如图3所示。 领从蹄式(LT式),如图一a所示,当制动鼓正向或反向旋转时,总是有一个领蹄和一个从蹄。 单向双领蹄式(2L式),如图一b所示,当制动鼓正向旋转时两蹄均为领蹄,而当制动鼓反向旋转时两蹄均为从蹄。 双向双领蹄式(D2L式),如图一c所示,当制动鼓正向或反向旋转时,两蹄均为领蹄。 双向双从蹄式(2T式),如图一d所示,当制动鼓正向或反向旋转是,两蹄均为从蹄。 单向自增力式(US式),如图一e所示,尽在制动鼓的某一旋转方向上,才能借助摩擦力的作用使施加力的效能增高。 双向自增力式(DS式),如图一f所示,在制动鼓的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上,均能借摩擦力的作用使施加力的效能增高。 在制动器基本尺寸比例和摩擦系数相同的情况下,制动效能因数的大小依次是:双向自增力式、双领蹄式、领从蹄式、双从蹄式。
选用效能因数高的制动器可以产生更大的制动力矩,或减小控制力。但制动器的效能因数越高,当摩擦系数发生变数时其效能稳定性就越差。 按促动机构的不同,鼓式制动器分为下列三类。 轮缸式制动器,利用轮岗活塞推动制动蹄张开。 凸轮张开式制动器,利用凸轮的转动使制动蹄张开。按凸轮受力情况分为非平衡式与平衡式两种。前者凸轮与轴固定连接或制成一体;后者凸轮可在轴上浮动,这种结构因存在严重缺点很少采用。 楔式制动器,利用楔杆的楔入使制动蹄张开。 轮缸活塞、平衡凸轮和楔杆作用于两蹄的张开力相等,而行程不等;非平衡凸轮作用于两蹄的张开力不等,而行程相等。轮缸式制动器中,轮缸布置在制动器内部,结构紧凑,但受安装空间的限制,轮缸尺寸不能太大(直径一般很少超过50mm)。
凸轮张开式制动器中,制动器是安装在制动底板外侧伸出的支架上,或者装在固定于桥壳的支架上,通过制动臂使凸轮转动。结构较笨重,传动效率低。
楔式制动器中,制动器气室或油缸装在制动底板上,直接推动加工精度高的楔杆,通过滚轮—滑柱结构张开制动蹄。结构紧凑,传动效率也比较高。
我国轿车和微轻型汽车都采用液压制动系,需配用轮缸式制动器;中重型汽车习惯上都采用气压制动系;有个别汽车采用楔式制动器。国外中重型汽车采用轮刚刚式制动器配以气压—液压制动系的相当普遍。 根据制动时制动鼓收到的来自两蹄的法向力是否平衡,可将制动器分为平衡式与非平衡式两类。
双领蹄式、双向双领蹄式和双从蹄式制动器由于结构是中心对称的,两蹄对制动鼓单位压力的分布成中心对称,因此制动鼓所受到的法向力互相平衡,属于平衡式制动器。除此之外,其他制动器均为非平衡式,制动鼓易于发生损坏和变形,轮毂轴承会受到附加的径向载荷,摩擦片的磨损也不均匀。平衡式制动器则无这些缺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