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承诺是不是具有法律效力?

如题所述

口头协议有效。
民事法律规定,订立合同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口头形式,第二种则是书面形式。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协议或者合同,只要是出于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则为有效的。例外情形:当法律明确约定合同的形式是要式合同,即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形式的,若当事人只作出口头表达,未签订要式的书面合同的,视为未达成协议。_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6
般情况下口头承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除非在承诺方承认原口头承诺内容的情况下:有法律效力。或在承诺方不再承认原口头承诺的情况下,另一方有证据证明原口头承诺内容的,也有法律效力。只是口头承诺的,如果有录音或录像、知情人证明等证明口头承诺的内容的,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履行原承诺。
法律分析
承诺的有效时间有哪些规定:1、承诺必须是在有效时间内作出。要约在其存续期间内才有效力,一旦受约人承诺便可成立合同,因此承诺必须在此期间内作出。如果要约未规定存续期间,在对话人之间,承诺应立即作出;在非对话人之间,承诺应在合理的期间作出。2、凡在要约的存续期间届满后承诺的,是迟到的承诺,不发生承诺的效力,应视为新要约。但是,受约人在要约的存续期间内作出承诺,依通常情形在相当期间内可到达要约人,但因电报故障、信函误投等传达故障致使承诺迟到的,为特殊的迟到。在这种特殊迟到的情况下,承诺人原可期待合同因适时承诺而成立,依诚实信用原则,要约人应有通知义务,即及时地向承诺人发出承诺迟到的通知。怠于为此通知的,承诺视为未迟到,合同因而成立。3、该承诺迟到的时间,属于一种事实通知,以要约人将迟到的事实通知承诺人即足够,并且依发送而生效力,不到达的风险由承诺人负担。4、承诺迟到的通知义务,不是法律上真正的义务,而是非真正义务,违反不产生损害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三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三十七条 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28
  (1)在承诺方承认原口头承诺内容的情况下:有法律效力。
  (2)在承诺方不再承认原口头承诺的情况下,另一方有证据证明原口头承诺内容的,也有法律效力。
只是口头承诺的,如果有录音或录像、知情人证明等证明口头承诺的内容的,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履行原承诺。
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 第五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第3个回答  2013-06-28
当然有啊,甚至沉默都可以作为承诺的。
合同实际上只是双方的合意。也就是双方达成一致的东西。我们平时见到合同书只是合同的文字体现,并非合同本身。
所以口头承诺当然有效。如去饭店点菜,也是一个服务协议,你点菜就是承诺,由此服务合同成立。
生活中大部分合同都是口头承诺甚至默认的。如上街买一斤苹果。
只是口头承诺涉及到证明的问题。所以在可能引起争议或者履行其较长的合同一般建议将合同书写在书面上。 答案补充 我是新来这里的。如果有法律专业人士,我对目前中国法学教育表述失望。如果主要是法律“业务爱好者”,我觉得很欣慰,也很敬佩。法律适合每一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即使你排斥,认为法律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同时法律也时刻作为一个潜在的力量保护着每一个人。 答案补充 纠正几个容易误解的观点(出现在以上回答中)
1有没有证据,难不难和承诺的效力没有关系
2口头承诺有效地原因不是合同的种类有口头协议。逻辑对于法科生很重要
3合同分类没有书面和口头之分
4承诺的效力和合同的效力不同。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7
(1)在承诺方承认原口头承诺内容的情况下:有法律效力。
(2)在承诺方不再承认原口头承诺的情况下,另一方有证据证明原口头承诺内容的,也有法律效力。只是口头承诺的,如果有录音或录像、知情人证明等证明口头承诺的内容的,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履行原承诺。

民法通则》 第五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即某些民事行为,若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书面形式或其他特定形式(如公证等),则口头无效。需就具体行为具体分析。

另,采取口头形式,还需考虑证据问题。“口头”往往难以有效证明,即使有录音,也只能作为辅助证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