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S r DNA 全序列分析原理

如题所述

16S r DNA是细菌系统分类学中最有用的和最常用的分子钟,存在于所有生物中,其进化具有良好的时钟性质,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素有“细菌化石”之称。16S 大小适中,约1.5 kb左右,方便用于PCR扩增和测序,故被细菌学家及分类学家所接受,成为系统发育关系分类的标准方法。16S rDNA结构由可变区和恒定区组成,不同细菌的恒定区序列基本保守,而可变区序列则因细菌而异。所以,可以根据其恒定区的序列设计引物将16S rDNA扩增出来,利用可变区序列的差异来对不同的细菌进行分类。目前,已对2000种(约相当于细菌种数4000的50%)以上细菌的16S rDNA进行了测序。在分类过程中,只需要将待定的菌的16S 序列测定,然后从数据库中调取所需的16S 序列,利用一些必要的分析软件对它们进行同源性比较,进而绘制进化树。大量的研究表明,16S 的同源性分析最适用于属及属以上的远缘关系的分类鉴定。
虽然23S rDNA的序列包含的遗传信息更加丰富,且还存在高度变异区 (hypervariable regions),具有种间、甚至菌株间的特异性,适合亲缘关系更近的菌的
分类。近年来,根据23S rDNA序列进行分类的报道也有很多,其结果一般都显示,依据23S 序列的分类与16s序列分类的结果一致性很好。但是,23S 长度约为3 kb,不利于扩增和测序,且目前仅有少数种的核酸序列被报道,在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还局限于一定的范围,远没有16S 序列应用的广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