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急回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是什么夹角的,具体是极位夹角还是急回夹角知道的朋友说下

极位夹角觉得急回运动,当极位夹角等于0时无急回运动,不等于0时有急回运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1
你随便做做运动就好了,还要运动的条件.....
第2个回答  2007-05-06
极位夹角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4
一、课程学习总体指导

1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基础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具有创造性设计新机械能

力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作用。

1.1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各种常用基本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初步具

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1.2 要求

1.2.1 理论知识方面

1 、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 、掌握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 、掌握机器的动力学问题

4 、掌握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的分析和综合;

5 、了解机构的选型及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

1.2.2 能力、技能方面

1 、能对实际机械进行运动测绘,并能分析其结构组成原理;

2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机构的选型及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

2 课程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讲课 58 学时,实验 6 学时。

3 教材及参考书目

3.1 教材

《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恒、陈作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5 月

3.2 参考书目

[1] 《机械原理》,王知行 , 刘廷荣高等教育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

[2] 孙桓主编 . 机械原理学习指南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 黄茂林主编 . 机械原理 .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4] 牛鸣岐,王保民主编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5] 孙桓主编 . 机械原理课程参考教案 .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

[6] 孙桓主编 . 机械原理教学指南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7] 申永胜主编 . 机械原理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8] 申永胜主编 . 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9] 李方伟主编 . 机械原理辅导 .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10] 杨昂岳主编 . 机械原理典型题解析与实战模拟 .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11] 葛文杰主编 . 机械原理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 .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12] 姜琪主编 . 机械运动方案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例及指导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13] 董海军主编 . 机械原理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 .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

[14] 邹慧君主编 . 机械课程设计手册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 习题、思考题

本课程在讲授完每次内容后,均安排有一定数量的习题、思考题,作业每周收一次,批改作业份数达到学校教务处所规定的要求。

5 实验内容

实验 1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实验 2 :平面连杆机构的综合

实验 3 :齿轮范成法实验

实验 4 :机械的动平衡实验

6 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手段主要采用 CAI 多媒体,并在部分内容的讲授中进行现场教学和电化教学。

2 、综合运用先修课程所学的知识,采用比较、分析、推理、归纳的方法,以便学生掌握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3 、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其作用是什么?其条件是什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其结构 ( 或组成 ) 如何?如何运动的?有何特点?”等

问题的提出和解释,来启发学生7 学习方法提示

1 、提前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

2 、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3 、课后认真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独立按时地完成课后作业,以便于检查学习质量;

4 、认真完成思考题及课前的提问题,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方法的锻炼。

8 成绩评定方法

1 、平时(包括考勤、作业、课堂提问、期中考试)成绩占 20% ;如作业缺三次,平时成绩扣一半;如缺五次,没有平时成绩;

2 、实验成绩占 10% ;

3 、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

考核方式:闭卷 + 开卷。

二、课程学习分章指导

第一章 绪 论

一、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任务、地位和作用,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 、使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新发展有所了解,以了解本学科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二、主要内容

1 、重点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 、本课程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任务、地位和作用,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3 、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三、本章重点:是“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教学要求

1 、搞清楚构件、运动副、机构、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重要的概念。

2 、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并判定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 、能正确画出一般的平面机构及简单的空间机构(蜗轮蜗杆传动、圆锥齿轮传动等)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4 、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二、教学内容

1 、机构的组成和机构运动简图。

2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5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6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及分类

三、本章重点:运动副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四、思考题:2 - 1 2 - 2 2 - 3 2 - 4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一、教学要求

1 、明确机构运动分析的概念、目的及方法。

2 、深入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能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4 、能用解析法(复数法和杆组法)对平面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二、教学内容

1 、机构运动分析的概念、目的及方法。

2 、速度瞬心的概念,三心定理”及瞬心位置的确定。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4 、用复数矢量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

5 、用杆组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

三、本章重点:是速度瞬心位置的确定及运用瞬心法进行速度分析。至于解析法,则着重介绍机构位置方程的建立问题。

四、思考题:3 - 1 3 - 2 3 - 3 3 - 4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机构中作用的各种力及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2 、能对移动副、转动副、螺旋副及高副等运动副中的摩擦进行分析计算。

3 、掌握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

二、教学内容

1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2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3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4 、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

三、本章重点:是考虑摩擦时运动副中的力分析及机构的力分析。

四、思考题:4 - 1 4 - 2 4 - 3 4 - 4 4 - 5 4 - 6

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一、教学要求

1 、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2 、能确定简单机械的自锁条件。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方法。

2 、介绍机械的自锁现象及自锁条件。

三、本章重点:是机械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和自锁现象及自锁条件的确定。

四、思考题:5 - 1 5 - 2 5 - 3 5 - 5 5 - 6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

一、教学要求

1 、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及方法。

2 、了解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实验。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分类。

2 、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

3 、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

4 、转子的平衡精度。

三、本章重点:是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及方法。

四、思考题:6 - 1 6 - 2 6 - 3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一、教学要求

1 、对单自由度机械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动方程的建立及其求解有所了解。

2 、对等效力矩(力)、等效转动惯量(质量)、等效构件、等效动力学模型等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3 、对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飞轮调速的原理及飞轮设计的基本方法有较深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运动方程的求解; 2 、机械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3 、飞轮的近似设计。

三、本章重点: 1 )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等效参量的求解。 2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飞轮调速的原理。

四、思考题

7 - 1 7 - 2 7 - 3 7 - 5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连杆机构传动的特点及其主要优缺点。

2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演化规律及平面四杆构机的应用实例。

3 、对有关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曲柄存在的条件、行程速比系数及急回运动、传动角及死点、运动连续性等)有明确的概念。

4 、了解四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并学会根据简单的条件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连杆机构的应用与特点;

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与演化规律。

3 、有关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曲柄存在条件、行程速比系数与急回作用、传动角与死点等重要概念,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4 、连杆机构设计的任务及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本章重点: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有关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设计方法。

四、思考题:8 - 1 8 - 2 8 - 3 8 - 4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2 、了解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及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

3 、了解在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设计空间、结构条件、压力角、效率与自锁、“失真”问题等)。

4 、能够根据选定的机构型式和推杆运动规律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

二、教学内容

1 、凸轮机构的应用、分类及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

2 、作图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和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重点是要讲清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反转法原理及具体的作图步骤。

3 、凸轮机构各基本尺寸(如凸轮的基圆半径、直动推杆导轨的长度、滚子推杆的滚子半径和平底推杆的平底尺寸等)的确定。

三、本章重点: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凸轮的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及自锁的关系,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四、思考题:9 - 2 9 - 3 9 - 4 9 - 5

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 、了解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有关共轭齿廓的基本知识。

3 、深入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及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等。

4 、熟悉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基本参数及各部分几何尺寸的计算。

5 、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及根切现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最少齿数;及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和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

6 、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曲面及啮合特点,并能计算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7 、了解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

8 、对蜗轮蜗杆的传动特点有所了解。

二、教学内容

1 、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 、齿轮的齿廓曲线;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

3 、渐开线齿廓的传动特点和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几何尺寸计算。

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包括一对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中心距和连续传动条件等.

5 、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根切现象与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时的最少齿数,以及变位修正概述和变位齿轮传动。

6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主要讲述斜齿轮齿廓曲面的特点,端面参数与法面参数的关系,斜齿轮的当量齿轮,以及斜齿轮传动的特点和优缺点

7 、蜗轮蜗杆传动的啮合特点、主要参数及转向的判断;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当量齿数以及直齿圆锥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三、本章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对于其它类型的齿轮及其啮合传动,除介绍它们与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的共同点之外,则着重介绍它们的特殊点.

四、思考题:10 - 2 10 - 3 10 - 4 10 - 5 10 - 7

第十一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轮系的分类方法,能正确划分轮系。

2 、能正确计算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3 、对轮系的主要功用有较清楚地了解。

二、教学内容

1 、轮系及其分类。 2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3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4 、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5 、轮系的功用。

三、本章重点:本章讲授的重点是轮系,特别是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及轮系的功用。

四、思考题:11 - 1 11 - 2 11 - 3 11 - 4

第十二章 其他常用机构、组合机构及其设计

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掌握槽轮机构、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的组成、分类、运动特性及应用情况。并了解其设计要点。

二、本章内容:槽轮机构、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的组成、运动特性。螺旋传动、组合机构简介

三、本章重点:槽轮机构、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的组成、运动特性。

四、思考题:12 - 1 12 - 8

第十四章 机构的选型、组合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5-0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