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中,严嵩和严世蕃作为最大反派,几乎可以用作恶多端来形容。不仅贪污国库,勾结倭寇,还做了许多以下犯上的事情。可以说这样的事情,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要被株连九族的。但严嵩稍稍使一些苦肉计,皇帝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事情不了了之。
历史上严嵩的评价褒贬不一,也许真的是朝纲之争的牺牲品,不过总体说他对皇帝是忠心不二的。说到贪污,在那个朝代人在高位,谁不贪污?如果说真的有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官员,那恐怕也命不久矣,会被小人所害的,落得个夏然的下场。严嵩他既然能做到高位,便也是有一定实力的。对皇帝来说,功大于过,便就是有功之臣。
有很多皇帝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朝廷上暗自扶持出多方势力。多方势力便暗自相争,皇帝做收渔翁之利。就像《琅琊榜》中誉王和太子之争。《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和和珅之争。皇帝自始至终心里都看得起清清楚楚,只是双方势力为了自己的私欲,不自知罢了。
《锦衣之下中》严嵩和陆廷,严世蕃和陆绎,便是皇帝培养出来的两方势力。
严嵩为人比较圆滑,专挑好听的话讲给皇帝,而且他在朝堂上的根基稳固,不可轻易动他。朝纲需要两方的势力来维护,就算除掉严氏父子,皇帝还是会扶持出另一方势力。扶持新势力,耗费心力和时间,且不可控因素太多,毕竟皇帝已步入黄昏之年,他是不会冒险除掉严氏父子。
但反观陆绎,在扳倒严氏父子之后,为夏家翻案,冒死前去皇帝面前进言,而最终被判处死刑。后来今夏托人,在多方势力的周旋下,最终免死罪,改为终生监禁,又因为陆廷的原因,改判三年监禁。不过好在大结局是圆满的,今夏和陆绎有情人终成眷属。陆绎为夏家翻案却直接被判死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严嵩和陆廷都属于朝堂元老级人物,陆廷和陆绎比较正直,严嵩和严世蕃比较奸猾,知道怎样讨皇帝开心,相比较皇帝也是更喜欢顺从自己的朝臣。也因此严世蕃犯错,严嵩使一番苦肉计,便让严世蕃免去惩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不允许陆绎来挑战自己的权威。就像《琅琊榜》中梅长苏一步步揭露出当年真相时,而皇帝不愿意为祈王翻案,不愿意为赤焰军翻案一样的道理。皇帝做出的决定,就算是错的也不允许有人质疑。
君王容忍严氏父子,出于三分喜爱之情、五分制约之意,二分不敢轻易处死之心惧;陆绎所犯的错误是在打破君王多年来的势力部署,要杀他或是一时气恼。
君王每天都处在治理家国的压力中,那些文人大官每当遇到问题,都喜欢以死进谏,不懂变通的官场形式,着实让君王更加棘手。严氏父子不一样,他们懂得察言观色,尽可能得让君王处事舒服,而且办事能力非常强。所以,当他们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时,只要没有动摇国之根本,君王也不舍得杀死。
二、严氏父子的势力扩张,可以抵制其他派势力,君王乐得坐山观虎斗。
历朝历代朝廷中的势力错综复杂,常年身居高位的君王自有一种平衡的手段,就是挑起朝廷势力间的纠纷,使得鹬蚌相争,自己便可渔翁得利,即保护君权的长久集中。严氏父子在官场上有敌有友,他们每一次提意见,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七嘴八舌的讨论正是君王想要的,这样才能让整个问题得到更全面的解答,一家之言终归怕是私藏祸心。
严氏父子也是极为聪明的人,他们知道君王的底线在哪里,于是每次做坏事时,总要留一手,即使常常在死亡边缘试探,也没有受到过来自君王的惩罚,但平常的小罚小闹还是有的,比如就君王曾让陆绎调查严阁老,并且在球场上好好羞辱他了一番。
多年的官场经营,严氏父子的关系网坚固且巨大,这条严氏的大船不能轻易打翻。君王也深知此事,便采取“温水煮青蛙”的对策,表面上不断纵容严氏父子,暗地里又派锦衣卫、东厂紧密监视,虽身处紫禁城,但从不漏掉他们的一举一动。君王想渐渐地将他们的关系网戳破,毕竟贸然行事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大船倾倒后酿成巨大的海啸,即严氏狗急跳墙后果断谋反,君权受到抵制,不仅朝纲动荡,边疆、民间可能也得遭受到叛军袭击,这就得不偿失了。
四、陆绎不顾君王利益,亦然打破朝廷势力的多方平衡,惹得君王勃然大怒,感觉被背叛了。
陆绎犯的错直接侵害了君王的利益,他为了替夏家伸冤,不仅准备让君王蒙受昏庸之名,而且彻底击垮严家和陆家两大势力。严家和陆家,从来都是君王的左膀右臂,这些年来一直平衡朝野,也创造了不少价值。身为锦衣卫,此等大事却自作主张、先斩后奏,根本就没把君王放在眼里,怎么可能不生气,但最后在其他臣子的劝谏下,君王气消了便免除陆绎的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