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理论?

如题所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他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

(1) 生理需要,指能满足个体生存所必须的一切需要,如对于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和休息等的需要。
(2) 安全需要,指能满足个体免于身体与心理危害恐惧的一切需要,如对于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的磨等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指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一切需要,如需要朋友、爱人或孩子,渴望在团体中与同事间有深厚的关系等。
(4) 自尊需要,指能满足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及自己对自己认可的一切需要,如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还比如渴望有名誉和威信、赏识、关心、重视和高度评价等。
(6)认知需要,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如
(7)审美需要,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如
(8) 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一切。
七层需求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求(basic needs),较高的后三层称为成长需求(growth needs)。基本需求有一共同性质,为均系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产生,故而又称匮乏性需求(deficiency needs)。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需求的层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赏延迟也较没关系;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得较好,胃口较佳;高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高层次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稳,内在生活非常富裕等;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个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实现的目标。
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在用这一动机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时,马斯洛提出如下假设:第一,人的需要的满足有先后之分,越是低级的需要越是要先满足。只有较低级的需要基本满足以后才能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第二,图中下面的4级需要属缺失需要。当这些需要尚未满足前,它们一直推动人从事满足需要的行为。但一旦满足,行为暂时停止。上面3级需要属成长需要(又称丰富性需要)。它们是在适当程度的满足以后才产生的,而且不会暂时终止,因此将一直推动人去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行为。第三,人类的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即“使每一件事都能得以实现的愿望”。自我实现的人不仅为自己和他人所认可,而且心胸开阔、幽默、独立、具有创造性。这一理论在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管理中有较大影响。其基本精神是:领导者或教师首先要关心人的基本需要,使职工或学生能温饱、有安全感和自尊感。当这些基本需要适当满足以后,则应充分相信自己的职工或学生。他们天生有学习、求知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愿望,关键是要善于引导,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6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 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