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忠和孝?

如题所述

      自古以来所说的忠孝不能两全是在大义的前提下说的。忠,是君臣,国家与百姓之间的尊卑;而孝则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伦理,两个都是中国人很注重的,因此如何抉择和看待,一直都是人们所讨论的。

       忠,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人们所倡导的,也是一直弘扬的。在古代,大家都很熟悉,君臣关系是很明确的,是不容侵犯的,君就是无上的权利化身,自始至终都是高于臣的。因此为了统治阶级的绝对统治,于是统治者对于个人是否忠诚尤为看重,而身为臣,首先得觉悟就是要忠诚,这是绝对的。忠义的代表莫过于关二爷了,一身赤胆,无论曹操抛出多大的诱惑,关二爷仍不为所动,一心追随刘备,忠心不二,令曹操也无可奈何,也正因此,这么多年关羽一直都是忠义的代表。直到现在人们结拜,也拜关羽以示忠心。

        孝,中国自古就有一句古“百善孝为先”,可见人们对于孝的观念很深,当然,立人之本要懂孝道,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可想而知这个人会对谁好呢?孝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因为那些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来说,孝是起码的礼节,当然这是建立在正常的情况下的,我们不能愚孝,要分辨是非,对于父母的错误也要加以提示,因为孝也是分对错的。

         忠和孝在我国有很深的文化背景,跟国外的形式不同,因为受不同的环境的影响,也因此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忠孝,我们也要明辨对错,避免愚忠愚孝的错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7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礼仪之邦,关于这方面的建设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在西周时期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在这里面就包含了忠孝这两个方面。

在古代的时候经常听到的话就是孩儿不孝,自古忠孝难两全,我对不起某某某,那其实我们要怎么来看到忠孝,同时呢两者究竟能不能两全呢?

忠在我国的历史上是经常能够出现的,在以前大多数的人们都是人为忠更加的重要,忠于自己的国家民族显得非常的作用。不过在我国历史上也非常有许多愚忠之人,那我们来看看忠这个字。

忠于自己的国家我想在历史上非常的多,有的人抛弃妻子只是为了尽忠,虽然我不能因此批判他们的想法,但是有时候真的是太过了。

文天祥应该算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忠心的人了,作为一个文人做到了忠于国家、忠于自己的民族,在南宋末年的时候,蒙元大军南下,南宋朝廷许多的人贪生怕死,导致水战的失利,不然也不会灭亡的那么快。

在这个时候,文天祥站了出来,作为南宋三杰,一直奔波在抗元的前线,后来在被抓了之后,忽必烈许诺文天祥以丞相职位但是文天祥也没有投降,可以看出文天祥保持了文人最后的气节。作为一个人对于南宋尽忠可以说是毫无挑剔的。

孝道在中国是很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然孝非常的重要的,孝道在生活之中就已经有了很多的典故,比如说我们经常知道的二十四孝图,其中最出名就是卧冰求鲤了。

这个典故的出现时自己的继母非常的为难自己,但是听到母亲在冬天的时候想要吃鲤鱼,可是水面已经结冰了,依旧在这种情况之下脱掉自己的外衣,用身体的体温去融化寒冰,最后抓到了鲤鱼,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孝在古代表现是如何突出的了。

但是忠孝二字真的说着简单但实际上能做到的很少,明朝首辅张居正自己的母亲死了没有回去守孝都被骂惨了,可见孝道的确很重要。

但是在近代抗日战争的时候无数的英勇儿女奔赴前线,为了国家的独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许多的人把自己的妻儿儿女都放在了家里,义无反顾的奔赴前线。死字旗更是当时杰出的代表。

忠孝自古难两全说的的确不错,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点。没有大家何来小家,没有小家怎么又大家。

第2个回答  2017-07-07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礼仪和礼节非常的重视。从很早开始,我国就开始有了忠、孝说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从小就接受孝道以及忠义的熏陶,了解过很多的感人故事。对于忠、孝来说,我觉得真的是不能两全,因为他们的对象不一样,但是需求却是一样的。

首先说一下孝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和长辈,作为一个后辈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和长辈将我们从小护养到大,付出了他们的青春,当他们年老的时候,我们义无反顾的守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和来自子女的爱意。但是我们往往很多时候都不能在父母晚年的时候在旁边尽自己的孝道。为什么呢?因为忠义的存在不允许我们一直尽孝。

忠义是一个国民对国家的态度和义务,国家给予我们一个和平的环境成长,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可以说国家就是我们另一个母亲,保卫者自己的国民。但是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义无反顾的为国家奉献自己,不单单是为了荣誉,更是为了职责。国家需要我们,但是家庭也需要我们,我们到底应该满足哪一边,这是从古至今没有解决的疑问。因此,和很多人一样,我觉得忠孝不能两全,当你满足忠的时候,那么你就不能满足孝道。

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很出名的将门家族,那就是杨家将。杨家将一门为将,可以说是为了朝廷放弃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一直在不停地征战沙场,为了忠义。面对家庭,他们选择了大义,最终杨家男将全部战死沙场,这个时候女将继续出征,最终成就了他们忠义的名号,但是孝道他们却丝毫没有,他们都是选择了大家而放弃了自己的小家,国家需要他们,他们就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但是家庭,就只能藏在自己的心里。

现在和古代一样,每当过年的时候,各个地方的人们都在前赴后继的回家过年,陪自己的亲人,和老人团聚,但是这个时候,国家的工作人员,军人,他们只能选择坚持自己的岗位,在热闹的年夜,自己一个人孤独的思念。这就是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牺牲自己的奉献者。国家的需求远远大于家庭的需求和内心的思恋,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不能尽自己的孝道。

虽然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都是选择牺牲小家成就大家,为了大义。但是如果这种事真的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不知道我会怎么选择,忠孝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我们迫不得已会做出选择,结果也会因人而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