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想飞的猫作家是谁?

一只想飞的猫

1、《一只想飞的猫》的作者是陈伯吹

《一只想~飞的猫》作者是陈伯吹,文中的主人公是- -只骄傲自大、目空-切的猫, 实际上借指一些娇生惯养的儿童。作品发表于1955年, 叙述了一只喜欢自吹自擂的猫厌恶劳动、顽皮无礼,不切实际地- -心想飞而终于摔了跟头的故事,充满了轻松幽默的喜剧色彩。

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节,将这只"想飞的猫”的懒惰、虚荣、骄傲自大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2、陈伯吹(1906年8月13日~1997年11月6日),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

3、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

4、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1981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1988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至2007年已是第27届。

个人贡献

陈伯吹先生是儿童文学理论的大家。他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而且研究的范围很广。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儿童文学的创作方法、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如何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等,他都有专题的论述。

他提出了一系列卓有见识的儿童文学新观念、新思维,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建设。他的《儿童文学简论》是新中国第一部论述儿童文学的专著。他的著名的“童心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6
<p><strong>陈伯吹。</strong></p><p><strong>《一只想飞的猫》陈伯吹所写,2009年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国童话系列,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只“想飞的猫”的形象。</strong>这只猫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只因抓住了几只老鼠就到处自吹自擂,说什么“我一伸爪子就逮住了十三个耗子”。</p><p><strong>《一只想飞的猫》发表于1955年,是一篇针对建国初期某些娇生惯养的儿童骄傲自大、好逸恶劳等缺点所写的讽刺故事。</strong>作品叙述了一只喜欢自吹自擂的猫厌恶劳动、顽皮无礼,不切实际地一心想飞而终于摔了跟头的故事,充满了轻松幽默的喜剧色彩。</p><p><img src="80043771771" /></p><p>作者陈伯吹(1906年8月13日~1997年11月6日),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p><p><img src="80043950789" /></p><p>陈伯吹先生怀着“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执著愿望,一直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很多伴随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家长们,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喜爱、推崇,先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海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贺宜曾评价陈伯吹先生:“在我们中国,从古到今,将六十年岁月全部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陈伯吹可称是第一个人。”</p><p>陈伯吹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1981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1988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至2007年已是第27届。</p><p>1997年11月6日,一代儿童文学宗师陈伯吹,在上海华东医院仙逝,享年91岁。去世前他将自己一生积攒的全部藏书捐赠给了浦东新区筹建中的一座儿童图书馆。后这座图书馆被命名为“陈伯吹儿童图书馆”。</p><p><img src="80043950827" /></p>
第2个回答  2022-05-05

《一只想飞的猫》的作者是谁?

《一只想飞的猫》的作者是陈伯吹

陈伯吹 (1906~1997),是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热爱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家、教育家。笔名夏雷。上海宝山人。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十分生动的情节,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只“想飞的猫”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主角的这只猫虽然十分顽皮,但是也可以看出这其实反映了一些儿童身上的性格特点。

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儿童的一个熟悉程度,文章中的许多细节都表现了儿童在特定状态下的一些十分微妙的心理,很准确。

仅仅是从作者描写的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细节,就可以看出这只“想飞的猫”骄傲虚荣、好逸恶劳的心理。

《一只想飞的猫》猫的性格分析:

一、做错事从来不肯虚心承认

猫打碎了窗台上的花瓶,拒不道歉,还若无其事、大言不惭地说:“那算得什么,我是猫!”猫在捉两只蝴蝶的时候,横冲直撞,撞在向日葵身上,撞到鸡冠花身上,还狠狠地回嘴:“我是猫!我一伸爪子就逮住十三个耗子!——你算得什么,你是公鸡?像吗?冒牌东西!”他就像一个野孩子一样,骄傲自大,做错了事情,从来不虚心承认。

二、骄傲自大,自命不凡、不尊重人

这只猫认为自己一伸爪子就逮住了十三只耗子,就认为自己特别了不起,他的骄傲自大,自命不凡,令人生厌,他总是吹嘘自己,自拉自唱,说“我是一只大花猫,我是天下大好佬!耗子见我不敢抬头望,老虎见我称声‘猫大王’!”见到鸭子,就板起脸孔、翘起胡子。他待人一点不和善,像一个一点也不懂礼貌的孩子。

三、不爱劳动,好逸恶劳

鸭子邀请猫参加村庄的大扫除,为村庄的美丽整洁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但是猫就喊头痛,说一听到“大扫除”三个字就头痛。鸭子再劝他,他就装作没听见,爱搭不理的,还说:“你们爱劳动,你们去干。我不干!”鸭子、公鸡、鹅再回来说服猫,猫就拼命打呼噜装睡,最后还和他们提出条件说谁能赛跑赢了他,他就干。这分明就是推脱责任。

四、死要面子、吹嘘自己

公鸡用激将法激猫,猫就顺杆子爬,说自己不仅是一个赛跑健将、跳高健将,还是出色的歌唱家、渔业家。他大言不惭,说自己曾在湖边钓鱼,钓到了一条阔嘴巴、细鳞片的鲈鱼,一条三斤多重的鲫鱼。他的死要面子,说大话,也害了他骑虎难下去河边钓鱼,最终尾巴被乌鱼咬伤。他还吹嘘说自己会飞,而受到了小动物们的嘲笑。

五、不切实际,空有幻想

这只猫,因为抓不到那两只蝴蝶,就幻想如果自己也能飞,那么他就更厉害了。他因自己在动物们面前吹嘘自己也会飞而出丑,他就说会飞的都不是好东西。他一次一次的在槐树底下学飞,都掉了下来。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想用捷径从上面往下面飞,最终摔得再也爬不起来。如果这只猫肯认清自己没有翅膀永远也学不会飞的现实,也不会落到这个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有自己的梦想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想要实现梦想却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就需要有稳定扎实的基础,然后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只有脚踏实地的去奋斗努力,最终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你保持勤奋,努力,谦虚,梦想不可能会成为空想,相反还会成为现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5-01

《一只想飞的猫》作者陈伯吹。


人物介绍

陈伯吹(1906年8月13日-1997年11月6日),男,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

代表作品有《一只想飞的猫》、《儿童文学简论》等。

人物评价

陈伯吹先生是跨越了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儿童文学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和巨擘。

在他91年的生命履历中,有75年是在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和研究中度过。他的一生是为儿童的一生。他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泉水。春蚕吐丝,落英成泥。他善良和纯净的灵魂,将伴随着他留下的无数篇童话、小说、诗歌、散文和翻译作品,在人间飞翔,在一代代小读者的记忆里存活和流传,直至永恒。

陈伯吹,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与奠基人”,被誉为“东方安徒生”。他的执著和激情“在无数个人的童年期点燃了美丽的良知之灯”。

写作经历

1923年,他开始了儿童文学写作,写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模范学生》(后来改名为《学校生活记》)。
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1929年“四·一二”事变后,流亡到上海,一边教书一边写作。
1930年起至抗战,在北新书局、儿童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了多种儿童小说、童话、理论著作及翻译作品。主编《小学生》半月刊。同时编辑《小朋友丛书》《北新小学活页文选》。
“九·一八”事变,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先后写了讽刺国民党不抵抗主义的童话《爱丽思小姐》和讽刺剥削者腐朽生活的童话《波尔乔少爷》,小说《华家的儿子》和《火线上的孩子》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立报》《译报》《文汇报》先后写了《新流亡图》《缠黑布的人》等二十多篇揭露和控诉日寇侵华罪行,反映国难中儿童生活的散文、诗歌和小说,并致力于翻译欧美儿童文学,先后出版了《伏象神童》《出卖心的人》《绿野仙踪》《空屋子》等十多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等。

第4个回答  2022-04-27
《一只想飞的猫》陈伯吹所写,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国童话系列,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只"想飞的猫"的形象。这只猫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只因抓住了几只老鼠就到处自吹自擂,说什么"我一伸爪子就逮住了十三个耗子"。
内容简介
他盲目地逞强好胜,吹嘘自己是赛跑健将、歌唱家和打鱼专家,甚至幻想能够飞上天去,可他却不愿学习,认为"我要飞,就能飞!只有那条笨驴子,不论做什么事,总得先刻苦学习一番,我可用不到!"作者将幻想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在这只顽皮的猫身上非常巧妙地表现了淘气儿童的性格。由于作者熟悉儿童,作品中的许多细节,准确细致地表现了儿童在特定状态下的微妙心理。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细节,这只"想飞的猫"骄傲虚荣、好逸恶劳的心理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推荐
《一只想飞的猫》发表于1955年,是一篇针对建国初期某些娇生惯养的儿童骄傲自大、好逸恶劳等缺点所写的讽刺故事。作品叙述了一只喜欢自吹自擂的猫厌恶劳动、顽皮无礼,不切实际地一心想飞而终于摔了跟头的故事,充满了轻松幽默的喜剧色彩。
人物简介
陈伯吹(1906——1997),原名陈汝埙。上海宝山人。大夏大学教育学院学士。
1923年起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70多年中,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著、译、编近万字,出版了近百本书籍。他所写的《阿丽思小姐》、《俄罗乔少爷》、《一只想飞的猫》、《骆驼寻宝记》等在国内外儿童文学界得到高度评价,被誉为“东方安徒生”。陈伯吹先生将毕来的精力奉献给了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教育事业,无怨无悔。1981年,他将毕业的积蓄捐献出来,投立了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惠及儿童文学后人。 陈伯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一代宗师,为我国的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贺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这样评价陈伯吹先生:“在我们中国,从古到今,将六十年岁月全部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陈伯吹可称是第一个人。”
早年从事教育工作,后在北新书局主编《小朋友》杂志。1949年后,历任大夏大学高等师范专修科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陈伯吹先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第四届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第五届和第六届上海市作家协会顾问、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上海中心会长,曾荣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全国“热爱儿童”荣誉奖、首届“樟树奖”等奖项。 陈伯吹先生是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先驱。从1930年出版译作《小山上的风波》起,他一生翻译了数十种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包括影响很大的《绿野仙踪》、《小夏蒂》、《普希金童话》、《出卖心的人》等。这些译作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精美的精神食粮,丰富了他们的阅读天地,而且使作家们开阔了眼界和思路,促进了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
陈伯吹先生是儿童文学理论的大家。他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而且研究的范围很广。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儿童文学的创作方法、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如何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等,他都有专题的论述。他提出了一系列卓有见识的儿童文学新观念、新思维,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建设。他的《儿童文学简论》是新中国第一部论述儿童文学的专著。他的著名的“童心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0年,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大会上,小说选《飞虎队和野猪队》获荣誉奖。
1980年接受团中央、文化部等八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的荣誉奖。
1985年接受中国福利会颁发的樟树奖。
1988年接受全国妇联、文化部等颁发的儿童文学创作荣誉奖。 陈伯吹先生在培养作者、提携后人方面是表率。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陈伯吹先生就一直对年轻作者给予真诚的指点和无私的帮助。任大星、任大霖、任溶溶、施雁冰、秦文君、陈丹燕等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曾经受惠于他。陈伯吹先生晚年时,光是为中青年作家写的序,合起来就出版了四本“序文集”。这在中国文学界大概也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