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明辨是非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明辨是非

  家长首先得让孩子知好歹,辩是非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但现在,有许多孩子不知好歹,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那个贫瘠的时代,农民守着古训的时候,孩子却不敢不知好歹,不敢伤天害理,那是要跪在祖宗牌位前挨板子的。过去孩子要是伤害一个小动物,家长会说这孩子。但现在,一群大学生虐待一只小猫,看着老猫急得哀号。
  所以,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从小生活特别贫寒,他妈妈靠给别人扎鞋底等粗活供他念书,陶侃一步步往上走,他后来就做了鱼梁小吏,有一点小权力,他把那些腌制好的罚没的鱼给妈妈送去,他妈妈给他写了一封信:“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
  大意就是,你是一个小吏,你把官家的东西给我送来了,你不能给我任何增益,反而给我增添了烦忧。这样的妈妈真是深明大义,正是有了这样的妈妈,陶侃后来才能官至大司马。
  什么是真正的家教门风?首要的就是要明辨是非,要知好歹。
  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有规矩的人
  隔辈教育现在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探讨话题。
  当今的家庭中,不仅仅父母在家庭当中承担教育的角色,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六个大人供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宝塔尖上的孩子,所以这种孩子现在叫“六一儿童”。
  我老开玩笑说中国人现在好多词都变了,过去养孩子吧,叫拉扯孩子,就是拉一个扯一个,后头还跑着俩。现在你敢拉谁扯谁啊,都是供奉的。
  都说隔辈亲,你去看周围的老人,不管说她身上疼啦,不舒服啦,看到孙子的时候,立马精神百倍,这叫“孙子疗法”,你再看带孙子的老人,不管这个爷爷曾经是个多么严厉的将军,这个奶奶曾是一个多么有规矩的大学教授,一带孩子,规矩全没了。
  为什么现在有好多年轻人说,这现实世界太残酷了,这跟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态度有关,你以什么态度进入现实,如果老是像对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样,凡事过于依赖,推卸责任,那进入社会,一个人能不能够融合社会,要看在家里老人是怎么对他的,其实,老人往往因为自己的溺爱,反而让孩子长成一个不自立的人。
  无论是否隔辈教育,家庭教育都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责任。
  孩子四岁时,就要教他独立承担责任
  老师教孩子,还有一种现象——孩子做错事老人会出来和稀泥,且多以“孩子还小呢,他不懂事”为借口帮孩子推卸责任。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孩子小时候是最懂事的时候,因为小孩正是学规矩的时候。
  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不管他在家打碎了一个水晶花瓶,还是踢碎了邻居家的窗户,只要他能出来说对不起我错了,没有大人会出来跟小孩子计较,都会挑着大拇指说小孩会道歉,真棒,但是如果说他太小了,算了。那么等到这人40岁,还是会一直推卸责任,不是怨天就是尤人,其他人会怎么对他?四十岁的人要是这样,大家就会嗤之以鼻,所以说一个人有没有承担能力,是从他四岁时候决定的。
  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都已经变得个体、越来越独立的情况下,只有教会孩子独立,那么孩子才能走得出去。
  今天,中国的变化在世界上来看都是变得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育儿理念,一方面要有传统的教养,另一方面也得有国际的概念,教一个小孩子独立承担,这既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国际的要求。
  你让他有了这个概念的话,他以后就会觉得世界不给我什么那是本分,世界给我什么是情分,不给我我自己可以创造,给我我就感恩。
  孩子是否家教好关键靠母亲
  中国古代传统家庭中,女性虽然大都不识字,经济不独立,甚至连个独立的身份都没有,但却扮演了很重要的地位。
  女性的重要性看一个字就知道了——“安”,家中有女才是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女人上不闹婆媳矛盾,中夫妻不打架,下与孩子没有代沟,这样一个家就和顺了。
  孟母自己不见得认多少字,她给孩子讲道理,就是看到孩子回来,问功课时看到孩子漫不经心,就把织到一半的布一刀割断了,告诉他不成材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朴素的女人用手里的活儿来讲道理。她自己没读多少书,但是一看街坊吹鼓手,成天吹吹打打的,觉得孩子学这个不行,搬了;再一看,这家是屠夫,成天杀猪宰羊的,也不行,搬了;什么时候到旁边有户读书的人家了,觉得孩子能跟着他学念书,才留下。这是朴素的母亲,但这也是了不起的母亲。
  家中有女才是安。母亲的肩膀,先担得起家风,传承得了这个家庭里的正直和善良,这才是天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的;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有耐心,要等待;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理

123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