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原因

如题所述

当前,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普遍比较严重,探讨其原因并研究其对策很有必要,这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问题的解决,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心理封闭

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个人的秘密,本属正常。但部分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由此发展到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开心扉。因而遇到烦恼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相应对策:

1、新生入校一周内,召开集体谈心会,班主任先自我介绍有关经历(包括走过的弯路)、性格特点等,再让学生逐一自我介绍,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了解。

2、平时引导学生既要与全班同学友好相处,也应该有几位关系密切的好朋友。教师尤其班主任则应该争取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

3、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特别关注那些心理封闭的学生,促使其敞开心扉。

二、压力过大

父母望子成龙,教师期望过高,有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升学无望,便忧虑重重,丧失信心。如果缺乏指导,易走极端。相应对策: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懂得学习是为了发展提高自己,只要刻苦努力就有收获和进步,考大学并非唯一出路,任何行业都可以成才等道理。

2、学校从严控制考试次数,淡化名次观念。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成绩,先肯定进步,再找出差距。

3、和家长配合,减轻学生压力。对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学生一旦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便能逐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未经挫折

有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顺风,未经挫折。偶遇挫折一蹶不振。相应对策:

1、平时注意向学生介绍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艰辛历程,教师和家长如能以亲身体会教育学生,效果更好。

2、可假设某些经受挫折的情境,如:假如我高考落榜、假如我竞争失败等,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鼓励学生失败了再干,亲身体会经历困难挫折终于取得成功的忧与乐。

四、被动地位

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方式管理下,绝大多数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逐渐丧失了主体意识,依赖父母、依赖老师,一旦失去依赖,便无所适从。相应措施:

1、教学中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我能学好”。

2、班级管理实施全员参与。班干部的产生可采取先自荐再选举的办法,并实行学期换届,每学期至少更换三分之一,从而使较多学生有机会担任班干部。还可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轮流担任值日班长,从而促进其集体观念的形成,主人公意识的强化。

3、组织班级活动要力求普遍参加,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担任主角的机会。学生在教学及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之后,可有效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五、知识贫乏

学生课内学习内容比较单纯,课外阅读面又比较狭窄,对怎样进行心理调节、排除忧虑,以及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则相当贫乏。相应对策:

1、举办专题讲座,如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讲座等,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2、开展心理咨询。鼓励有具体疑难、烦恼或难言之隐的学生去求得个别指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0

在那些娇生惯养、过分保护、被溺爱的青少年身上,当现实要求或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则就会表现为逃避、抗拒、攻击等反常反应,适应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紧张。

在那些家庭穷困、双亲不和的青少年身上,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的管制,或者干脆放任不管,使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的要求经常受到阻抑,以致使他们从幼小起就具有了较强的防御机制,在其长大成人后,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则表现得蛮横无礼、不讲道理,或者作出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借以引起别人的关注。

也有与此相反,表现为孤独、内向、阴沉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情感不易表露,抑郁寡欢。在双亲情绪变化无常、教育没有坚持性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身上,则会表现优柔寡断、胆小怯懦、反复无常。

第2个回答  2021-03-11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动不动寻死觅活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过度“圈养”模式下的弊端:温室的花朵过于娇嫩而不堪一击。

相对于以前小孩多的时候,以前的小孩子基本处于放养模式,这个我们父母一辈的人最有体会,就拿吃饭来说,现在的小孩很多都是追着哄着让他们吃,这个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思议,别说追着哄着,就是稍微慢一点,可能就得饿肚子,没得吃。以前的小孩基本也是处于散养放养状态,父母很少有精力时时刻刻都把心思放在小孩身上,一是忙于生计,二是小孩多,照顾不过。

而现在的小孩不说百分百,但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圈养”模式,因为现在的小孩的父母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焦点都集中在小孩身上,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受到的关注和家人的呵护太过多,从而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就如同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受不得半点的委屈和挫折,不堪一击。

二、体力劳动、身体运动过度缺乏,容易精神抑郁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动不动寻死觅活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太过缺少体力劳动乃至身体的运动,身体素质差就容易精神抑郁而心理承受能力差。

三、家长教育只有美好而缺乏挫折教育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动不动寻死觅活的,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家庭的教育永远都是美好的一面,而很少给孩子挫折和失败的教育体验,而一个人的一生岂能只有美好?就连天气除了晴空万里还有乌云密布呢。所以要注意孩子的挫折教育。

老祖宗说,吃亏是福。吃小亏,积大福。小时候吃亏,长大了享福。

这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我是认为,孩子在家里,宠一点、娇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在学校里,我们还是要给学校更多的管理权,要敢于让孩子承受一点儿挫折。

因为学校里,老师顾及的孩子多,可能会一碗水端不平,那这个时候,也请家长大度点儿,当做“吃亏是福”嘛。让孩子在自己的小社会里摸爬滚打,有摔有跌,才会更有出息。

第3个回答  2020-12-05
在那些娇生惯养、过分保护、被溺爱的青少年身上,当现实要求或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则就会表现为逃避、抗拒、攻击等反常反应,适应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紧张。在那些家庭穷困、双亲不和的青少年身上,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的管制,或者干脆放任不管,使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的要求经常受到阻抑,以致使他们从幼小起就具有了较强的防御机制,在其长大成人后,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则表现得蛮横无礼、不讲道理,或者作出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借以引起别人的关注。也有与此相反,表现为孤独、内向、阴沉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情感不易表露,抑郁寡欢。在双亲情绪变化无常、教育没有坚持性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身上,则会表现优柔寡断、胆小怯懦、反复无常。
第4个回答  2020-10-26
你承受能力弱的原因是因为你遇到事情的时候想不开,如果时间想得开的话,你清楚压力就会大变大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