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长中的哪些因素会导致一个,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如题所述

目前,初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日显严重,甚至出现少数学生精神失常、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等现象。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因其重要性而逐渐成为各学校正常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试就初中生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成因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就其外在因素来看,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就总体而言,家庭原因是学生心理承受力差的主要因素。
1、期望过高,压力过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辈的发展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学习与升学压力沉重地压迫着学生的身心,有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升学无望,便忧虑重重,丧失信心。如果缺乏正确指导,极易走向极端。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就其外在因素来看,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就总体而言,家庭原因是学生心理承受力差的主要因素。 3、呵护有余,恩宠有加。家长们对孩子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从不让孩子参与艰苦的劳动,体验艰辛的生活,凡事都顺着孩子、护着孩子,使我们的学生普遍形成软骨症,从而导致学生在学校中经不住打击,受不了挫折,缺乏坚强的意志与毅力。
为了使孩子顺利度过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建议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业,进行正确的定位;还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思想等精神世界,要给孩子创造倾吐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条件和机会,不妨多些朋友式的帮助。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除了客观外在的原因外,和个体的努力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气质性格仍然是提高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决定因素。目前学生中主要存在下列心理问题:
1、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中学生虽然希望自己能脱离父母与老师的管教,但由于生活阅历相对肤浅,独立处事能力较差,在许多问题上不得不依赖于成年人,特别是老师与家长,如果一旦失去依赖,便无所适从。
2、心理封闭,孤独内向。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个人秘密,这本属正常,但部分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愿交往,不愿与老师接近,更不用说向人敞开心扉。进而发展到自身封闭、沉默寡言,甚至于离群索居。
3、生活顺畅,未经挫折。平时看去意气扬扬,偶遇挫折则一蹶不振,动不动就哭鼻子,耐挫力极差,无力应付外界压力。
除了上面谈到的几种比较典型心理问题外,学生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冷漠、逆反、厌学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阻碍着学生的良好心理承受能力的形成。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虽然主要原因在家庭、决定因素在自身,但由于学校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密切注意,巧加引导。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加强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和疏导。现代型教师要具备心理教育的知识,要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言行,勤于了解,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教育,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2、适度学习,注重活动。要让学生从烦闷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多参加集体活动。努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时间和空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班级重大事情均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管理集体的机会,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决定权,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树立信心,倾注爱心。作为教师要对学生有热切的期望、热情的鼓励,促其产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又要帮助其具体分析成败得失,找到改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心病还需心药治,老师的爱心无疑是预防和医治学生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有时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声问候都会给被忽视的学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并转化为一生前进的动力。
4、寻求机会,加强磨炼。利用暑期开展吃苦夏令营活动,在艰苦的环境和决定权,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树立信心,倾注爱心。作为教师要对学生有热切的期望、热情的鼓中磨炼薄弱的意志,增强在逆境中的承受力,克服对挫折的恐惧感;也可以利用班队课假设某些经受挫折的情境,如假若我是一个残疾人,假若我中考落榜等,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肯定那些积极向上的意见,从而增强学生的承受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去尝试、探索,与外界接触,鼓励学生失败了再干,亲身体会经历困难挫折终于取得成功的忧与乐。
5、多主沟通,密切配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