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课用地方话讲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2

高二化学课,花了一个月适应老师口音,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照课本或参考书,满世界找他到底说的是什么内容:碾化还原缓印:氧化还原反应;四管sá:试管刷;zèn大压前,反应向里脊sú笑的番现移扽:增大压强,反应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这老师还倍儿爱说一句话:授之以如不如授之以如……初三,语文老师生病,来了个代课的老师,满口湖北普通话,到现在我还记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三cǒu髓其凉地,饿sí三连弃zí森。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kuō人。岑邹侧畔前凡个,病叙前头万盟qūn。今二听尊锅一楚,暂凭杯酒长筋神……高二数学,老师一直用武汉话上课,没什么,都是武汉伢不用客气。赶上有次有领导听课,老师忽然……改口说普通话了!“同xuó们好,好,上一节阔,我们xuó习了XXX,也奏了昨业,我们请XXX同xuó到河牌高头来演一哈牌。(到黑板上来演个板)”同学都快憋疯了……数咧,偕不否定,数咧,数,nearly,数字要用nearly来修饰。偕不否定。almost,不能被否定。然后我才明白,在罗老师的语音体系里,“れ”和:“near”是一回事,“ɣo”和“almost”的“ɔl”是一回事。虽然我整个人依然是傻的,这两条突如其来的语法知识却因为这种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教学,方法在我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第2个回答  2018-01-02

坐标:浙江象山,吴语区。高一的化学老师,上课用半方言,说实话,有时候:彩色普通话比纯方言更难懂,也更好玩。他把微粒读做微勒,在高一化学中这个词高频出现,整节课就听他微勒,微勒的讲,于是微勒就成了他的绰号。他还会把阿伏伽德罗念成屙佛噶德罗,罗字音开口呼音调上扬,就像象山方言那唱歌一样的语调。后来高二读文科,换了年轻的女化学老师,很久都没有适应过来『微粒』的读法,直到现在看到微粒也还是想读微勒。哈哈哈。顺便说一句,用吴语念诗词很好听,可惜没有语文老师那样给我们教过。

第3个回答  2018-01-03

看到这个题目,想起了我的两个老师。

一个是高中的数学老师。我们本地方言语调还算平和,但是咬字不同,东边的柔和一点,西边的生硬不少。到了高中,一般老师讲课都是用普通话。不过,高三数学老师似乎非常偏爱方言,一张口铿锵有力,配上她洒脱的动作,别有一番韵味。

她是西边的人,很多咬字很用力,不但用力,个别字眼还拉长声,对我们东边的学生而言,私下里谈论她说话的样子,就成了一个消遣。

比方说,讲到一个集合完全属于另一个集合时,她会一边用手一下一顿的点着,一边说:“娃(完)~qua(全)~滴(地)属于这个集合”。数学课上经常会用到“完全的”这个词,真的是每一次都是这种调调。我们也是无聊极了,她说一次,我们就在下面偷偷地笑一会儿。整堂课下来,讲的什么可能记不太清,但这句“娃~qua~滴”是绕梁三日不止。现在我已经不记得她叫什么了,但是这句口头语,和她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真的能记一辈子。

另一个是我的大学老师,只教了我们一节信息管理学。这个老师有意思的地方是,用普通话的语调,加上方言的咬字,组合出一个普通话版方言。讲课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他说了一句挺长的话,其中几个副词动词用的是他们老家方言的说法。我们听得一脸懵逼,靠着句子当中的名词前后联系大致猜想出整句话的完整意思。

好在大学生都会自学,研究一下课本就弄明白了。这位老师也因为其帅气的外表和开口的反差,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都叫他“将才”老师,因为每当该说“刚才”的时候,他都说“将才”。

用方言讲课也算特色了,让我知道了别人的生活跟我们不一样,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公众号:原子世界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