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捞2021年关闭276家餐厅,意味着餐饮业什么现状?

如题所述

现在2022餐饮业的现状,可以我身边的人就可以看得出来。举几个身边认识的人的例子可见一斑。

小张是我旁边一间房的租客,在这里已经住了五年了。以前我们这个三线经济还不错的小城在2020年之前只有一个海底捞餐厅,生意非常的火爆,经常要排队预约。小张在那里从服务员坐起,做到了厅面的主管。小张很喜欢这个工作,对于团队很有归属感。到了2019年底海底捞变换了经营策略,一口气就在我们的小城中开了三家店,当然对于小张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当了一家新开店的副店长。这三家店有一家离我住不远,去吃过二次,店面很大,但是和之前的总店比起来生意要差很多了,每次去但不用排队。而且价格比之前还便宜了。到了2021年底,小张和我说他可能要离开这个城市了,因为生意不好,他工作的这家店要关门了。因为一时之间关了很多经营不好的店,总部也没有办法提供合适自己的岗位,所以他打算离开海底捞另谋发展。可以很明显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不舍和无奈。

老王是一家高档餐厅的主厨,据说是还是米其林大厨,之前在都是在北京和上海这种大城市的高档西餐厅工作,听说每个月工资高的时候都有七八万元。我们也是一个很无意间认识的,并相互加了微信,这二年看他的朋友圈感觉他的变化很大,首先是工作换的比之前频繁了,已经是二年换了三份工作,而且工作地点也由一线城市换到了二线城市。朋友圈所发的东西也和之前不一样了,之前发的都是高大上的法式大餐,制作精美,动不动就是二三千一位的菜品,看起来就叫人咂舌。现在发的菜品则更加烟火气了,也可见一位只需要三四百的宣传了。上个月他又换了工作,我发微信祝他步步高升,他只发了一个无奈的笑脸,回了一话:“兄弟,难呀,都是为了讨口饭吃“。

苏老板是我认识比较早的成功人士了,他是自己白手起家,很小就跑到北京从餐厅的服务员做起,后来成了门店经理,再后来和朋友合作自己开了一家餐厅,再再后来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真正成了连锁餐厅的老板。收入稳定了李老板也在北京安了家,在四环贷款买了房,还把小孩子从家乡弄到北京上了私立的小学,家里的两个老人也接了过来帮助带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住在一起。但是这一切都是2020年发生了改变,由于疫情的原因,门店的生意一落千丈。本来正在筹备开的店也停了下来,上百万打了水漂。资金周转一下就产生了问题。没办法被迫把房子都卖了。苏老板就这样苦撑了一年,还是没有挺住,2021年中旬把三家门店都关了。由于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回了老家。现在他自己只找了一个小小的门面,留了几个还不错的伙计做起了外卖生意。他说:”他不甘心就这样回去,他要留下来再熬一熬,一定会东山再起的。“

这就是现在很多餐饮企业的现状。低端的生意本来就不好做,高端的由于客流减少又降价来抢占低端的市场,最终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中小的餐厅又在高成本、低收入下苦苦支撑,日子确实难过。好在大家都在要活的更好的梦想支撑下奋力前行中。这也算是一点安慰和希望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30
2021年,海底捞实现收入411.12亿元,同比增长43.7%;亏损41.6亿元,其中由于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

换句话说,海底捞近九成的亏损来源于关店计提的减值损失。

这是海底捞自2018年9月上市以来年报中首次出现亏损。

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反映在二级市场上,海底捞股价自2021年2月85.78港元的高点以来一路走低,截至发稿,报14.06港元,已累计跌逾85%。

2021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与人均消费额也都出现下滑。



2018—2020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分别为5次/天、4.8次/天与3.5次/天。

最新年报显示,2021年,海底捞翻台率为3次/天,是海底捞上市以来翻台率最低点。

2021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则为104.7元,而在2020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是110.1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营指标下降,海底捞的员工成本依然较大。

2021年,海底捞员工总数为14.66万人,同比增加1.55万人;员工成本为148.75亿元,占收入比重为36.2%,同比增长53.7%。
第2个回答  2022-03-30

近两年由于疫情等原因,餐饮业举步维艰,直呼现在餐饮业是真的不好做。餐饮业还值得去做吗?答案是不一定,能不能做还要看怎么经营,目前感觉餐饮不好做的因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盲目跟风

什么火做什么,比如自“秋季的第一杯奶茶”一出,很多人便迫不及待地开了家奶茶店,结果亏本。有些项目的火,想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想到,很多行动派都很及时地付出行动,这些火的行业在短时间内就会趋于饱和状态,一条街甚至开四五家奶茶店、串串香,竞争力自然也就大了。

同质化严重

现在大街小巷开的餐馆多不胜数,基本上能开的餐厅,能做的菜品基本上都包含了,同一片区域很难容得下这么多种类的美食,基本上都是相同的菜品,如一个大杂烩。比如说目前比较常见的店面,几乎都是茶饮、火锅、烧烤,都不一样的品牌,如果不看logo,你能分出哪杯是哪家的吗?

没有完整的规划

这个大多数是没有餐饮经验的人,或者做过厨师想要开店,没经验的不用多说,需要一步步去实践,一步步的试错,谈不上规划不规划,对于小白来说更多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对于厨师开店,对餐饮这块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独门的手艺和配方,很多想要开店的厨师就是感觉自己的手艺不错,配方不错,就觉得自己能成功,结果开业以后生意并不理想。

想要在餐饮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看似容易,其实并不简单,没有充足的准备几乎不可能成功。

第3个回答  2022-03-30
现在2022餐饮业的现状,可以我身边的人就可以看得出来。举几个身边认识的人的例子可见一斑。

小张是我旁边一间房的租客,在这里已经住了五年了。以前我们这个三线经济还不错的小城在2020年之前只有一个海底捞餐厅,生意非常的火爆,经常要排队预约。小张在那里从服务员坐起,做到了厅面的主管。小张很喜欢这个工作,对于团队很有归属感。到了2019年底海底捞变换了经营策略,一口气就在我们的小城中开了三家店,当然对于小张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当了一家新开店的副店长。这三家店有一家离我住不远,去吃过二次,店面很大,但是和之前的总店比起来生意要差很多了,每次去但不用排队。而且价格比之前还便宜了。到了2021年底,小张和我说他可能要离开这个城市了,因为生意不好,他工作的这家店要关门了。因为一时之间关了很多经营不好的店,总部也没有办法提供合适自己的岗位,所以他打算离开海底捞另谋发展。可以很明显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不舍和无奈。
第4个回答  2022-03-24
餐饮业本来就竞争激烈,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冲击,就连一些大的餐饮集团都扛不住了。疫情稳定后,餐饮业会重新洗牌,尤其是中型餐饮店更难生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