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扩展资料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60年9月19日,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击败了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直犯北京。当时,咸丰皇帝居住在圆明园。9月22日,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安佑宫告别列祖列宗后,离开了北京,到承德避暑山庄“狩猎”。

英法联军得知咸丰皇帝在圆明园的消息后,绕过了北京城,来到安定门、德胜门,并在此击败了僧格林沁。10月6日晚上7点左右,法国军队最先来到圆明园,咸丰皇帝早已离去。

法国军队赶走了守卫圆明园的清军,进入了圆明园。

所有的人,都被圆明园的华丽和奢侈所惊呆。

法军司令孟托邦,在写给法国朗东元帅的信中说,提到了他见到圆明园的感受:“在我们欧洲,没有任何东西能与这样的豪华相比拟,我无法用几句话向您描述如此壮观的景象,尤其是那么多的珍稀瑰宝,使我眼花缭乱。”

法军海军上尉在回忆录中说:“第一批进入圆明园的人,以为是到了博物馆,因为摆在架子上的那些东方玉器,金器、银器还有漆器,无论造型还是材料,都是那么珍稀罕见,那简直就像欧洲的博物馆。”

最初,法军司令孟托邦还对部下进行约束,不允许他们抢劫圆明园里的物品。然而,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士兵们就不顾禁令开始了劫掠。到后来,英军到来,英法联军的军官也加入劫掠的队伍,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这场不受控制的集体劫掠,一直持续了两天。10月9日,当英法联军离开圆明园时,这座“万园之园”已经被洗劫一空,满目疮痍。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10月11日,英军来到圆明园,再次进行一番洗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的毁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