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低龄老人再就业难在哪儿?

近日,六旬快递分拣员猝死,#促进低龄老年就业#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我老了还能干,但为什么没有企业要我?”

2月23日,一则“低龄老人就业难:58岁清华毕业找不到超5000元的工作”的消息登上热搜,老年群体就业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在我国试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背景下,低龄老年群体的求职需求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1“我还能再工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亿人,占比为19.8%。有人口专家指出,从人口结构看,未来30年是一个低龄老龄化的时期,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会大幅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速。

另据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60-65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意再就业的比例为62.1%,55-59岁即将退休的“准老年人”中有意愿退休后再就业的比例为72.7%,这些数据反映出老年人具有较强的再就业意愿。2022年8月26日,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仅仅两天,已有超过5000个中老年求职者、超过100家招聘企业注册。

对于部分低龄老年人而言,在面对退休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常规生活节奏被打破的“不适应”感。即使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退休的老年群体应该会心甘情愿过上“含饴弄孙”、“种花养鱼”的闲乐生活,与职场彻底划上界限。但是事实上,随着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不少老年人仍有再就业的计划与能力。

他们中的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体和精力还能在职场来一场“二战”;有些人渴望着在职场与退休生活的过渡期中平稳这种割裂感;还有些人怀揣着“宝刀未老”的自信与锋芒,想要在年轻人的天地中再度定义自我价值……

今年58岁的王叔叔,毕业于清华大学,于退休前他一直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项目经理的职位。高学历和充足的工作经验,这是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的硬性要求,但是王叔叔的“再就业”之路布满荆棘。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的时候,王叔叔表示,自己从去年8月就开始在网站上四处投简历找工作,到现在已经将近半年的时间,但是这一期间基本上没有企业联系过自己,“网站上的招聘企业少,和我专业对口的企业更少。”

王叔叔表示,其实自己目前对于职业的要求并不高,期望薪资5000元以上即可,“家里人比较支持我找工作,我自己身体也很好,有精力投入每周5天的工作,我对于具体的行业和公司规模也没有要求。”

“希望能够找到管理岗、顾问岗及培训导师岗之类的工作,但是也不是急着一定要找到工作,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在家喝喝茶,锻炼锻炼身体,有时间再出去旅旅游。”王叔叔已经为自己的未来退休生活做好了规划。

招聘老年人的企业少,加之合适对口的岗位更少,这些困境堵住了以王叔叔为代表的老年群体想要通向“再就业”世界的道路。

2月22日,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基本尚未面向老年人开辟专区,老年人在求职过程中仍以线下、朋友介绍等方式为主要渠道。在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点击“求职招聘”后,在招聘页面首页出现频率较高的也基本是些生活服务岗位,例如“酒店客房领班”、“停车管理员”、“保洁人员”、“保安”等,适合高学历低龄老年人求职需求的岗位总体数量仍然较少。

现实情况是,在“再就业”之路上陷入困境的,除了大多数像王叔叔这样的高学历低龄老人外,还有些低学历或者无学历的低龄老人,即使找到了对口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2“找份工作多赚些钱”

57岁的王丽琴(化名),回忆起她工作以来的30年时光,是“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

27岁那年,王丽琴从上海人民工具厂下岗后,因为学历不高,她辗转打过十来份工,做过售货员、幼儿园保育员、保洁员……每日忙忙碌碌,甚至有时候会同时打两份工。王丽琴的上班日常,大多数时候是“清晨4点出发,下午4点半到家”,每周循环。

与王丽琴同样年纪的上海阿姨,日常多是过着旅游、跳舞、打牌的享乐生活。但是王丽琴的生活,是沉浸在各种工作上的杂事中,小心计算着每一件事所结束的节点。

为了省钱,王丽琴几乎从不坐地铁。公交加步行,是她找到的上班途中的“最优解”:先转929路,倒两趟车到达上班地点,然后开始保洁工作,6点半左右结束后又步行300米赶到另一家公司干她的第二份保洁工作。中途,还要抽出点时间去公司食堂帮厨。

王丽琴的丈夫,原本是钢铁厂的锅炉工,2009年病退后,养家糊口的压力便转移到了她一人身上。虽然在上海出生长大,但是夫妻俩年近六十还没有自己的房子,2020年,王丽琴一家申请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他们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还是背上了近100万的外债。所以,即使明知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到4000余元的退休金,王丽琴也不敢休息。

有很多像王丽琴这样的低龄老人,他们紧紧抓住法定退休年龄这道红线,在“找份工作多赚点钱”这条路上苦苦挣扎。因为按照我国劳动法规定,一旦超出法定退休年龄,便不在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内,退休后再就业的劳动者与企业只能签订劳务合同。

劳动与劳务,一字之差,获得的保障却相去甚远。在法律上,只有签订劳动合同才能确立劳动关系,没有确立劳动关系就无需缴纳五险一金,也就没有工伤保险,被辞退了也没有补偿金,仿佛进入了权益保护的“真空地带”。

北京市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理事、老年人口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唐丹曾提到,有些企业愿意雇佣退休后的中老年群体,就是因为他们“更划算”——不需要交五险一金,能接受更低的薪资待遇。不止如此,像王丽琴这样的低学历老年群体,即使还未到法定退休年龄,在找工作时也会由于年龄问题,自愿接受较低的薪资待遇。

无形之中,“我老了”仿佛已经成为企业和求职者双方默认的隐性劣势。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虽然具体实施时间尚未明确,但从一系列信号来看,未来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只是时间问题。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如何在有需求的低龄老年人与对口岗位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如何促进“银发族”灵活就业?

3如何助力实现“老有所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3年2月20日,《工人日报》发文称,当前全社会已充分意识到老年群体中蕴含着丰富潜能和广阔市场,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经从理念逐步转化为实际探索。

2022年8月正式上线的中国老年人才网,一直在积极发掘老年人力资源。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表示,“中国老年人才网旨在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快老年人才集聚,打造老龄人力智库,推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低龄老年人就业体系,事关老年群体的晚年获得感和“银发红利”的实现,是亟待探索的全新领域。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在研究老年人就业话题时发现,“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的角度,有相当比例的退休老年人需要就业”。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有空间也有潜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低龄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优势,促进其灵活就业有利于充实整个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但是目前具体实行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有就业意愿的低龄老年人和有用工需求的单位或个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而且低龄老年人就业市场不均衡,可能在行业、职业、城市、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

毛飞宇建议,要健全低龄老年人灵活就业的相关法律制度,减少用人单位的年龄歧视,提高就业机会的公平性。同时,完善低龄老年人灵活用工形式、合同签订、工作时间、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此外,要强化职业培训,提高低龄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搭建低龄老年人灵活就业的信息平台。

目前,相关制度法规正逐步完善。例如,浙江省就发布了《关于试行职业技工等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在继续就业期间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逐步探索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关注老年群体的劳动者权益。在实践中,我国正不断探索低龄老人就业的新思路、新前景。未来,仍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布局和长远规划。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尊重他们的需求,也是在尊重未来的我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9

60岁低龄老人再就业难在哪?在现今社会,不仅年轻人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老年人也同样面临着再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那些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他们为什么再就业难,这是一个必须要探究的问题。

首先,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再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年龄歧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市场,企业一般更倾向于招聘年轻力壮、容易“驾驭”的员工,而不是招聘一些有工作经验但年龄稍大的人,因为这些人通常薪资更高、病假更多、工作效率更差等等。这种歧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针对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更需要加强就业保护政策,依法禁止企业涉及年龄歧视的行为。

其次,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再就业难的原因之二是“陈旧的技能”。由于工作时间的久远、技能的陈旧,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的技能不可避免地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果一些技能落后的低龄老人想要重新开始工作,就必须投资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新的技能,这无疑增加了再就业的难度。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推进技能更新计划,为低龄老人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增强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第三,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再就业难的原因之三是“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成为再就业的一个关键因素。某些老年人可能由于过去的工作环境、职业病等原因,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并因此失去了再就业的机会。一些政府机构和企业要注意到这种情况,并在把人员招聘的时候,多向医院等机构了解一下招聘人员的身体状况。

最后,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为再就业所面临的挑战不是没有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共同努力。政府和企业可以合作适当降低工作要求,打造更加包容的就业环境;推出更多福利政策,解决低龄老人市场之间的贫富差距,帮助他们更好地再就业。同时,低龄老人也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与充分的可能性来随时准再就业的机会,不要轻言放弃。

最终,对于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背景和资源,而在市场之中,他们需要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因为年龄歧视、陈旧的技能或者健康状况,都要懂得如何正确地应对挑战,不放弃追求自己想要的再就业机会。

第2个回答  2023-03-19

60岁低龄老人再就业难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状况不如年轻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60岁低龄老人在就业市场上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包括体力和精力的不足。

2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由于缺乏年轻时期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60岁低龄老人在就业市场上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无法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技能要求。

3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业市场可能会对60岁低龄老人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他们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4信息和资源的不足: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60岁低龄老人可能难以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源,无法了解最新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趋势。


为了帮助60岁低龄老人再就业,政府、社会和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政府可以提供针对60岁低龄老人的职业培训和教育计划,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

2
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政府和社会可以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资源,包括招聘会、职业介绍所、社区服务中心等,帮助60岁低龄老人了解最新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趋势。

3
建立针对60岁低龄老人的服务体系:社会可以建立针对60岁低龄老人的服务体系,包括家庭服务、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4支持和鼓励个人创业: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励个人创业,为60岁低龄老人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资源。

总之,帮助60岁低龄老人再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第3个回答  2023-03-19

老年人再就业说起来容易,但就目前形态而言,面临着一些问题。

01.缺少老年人就业岗位

目前老年人再就业情况两极分化严重,少数身体状况良好,尤其是学历较高、专业技能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如医生、教师、教授等职业不愁继续工作,而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口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具备任何专业技能,他们的竞争力较弱,择业范围相对狭窄,只能从事一些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保安、保洁、家政服务等。

在年龄上,目前很多行业还存在“35岁以上就业难现象",年龄超过40岁就不太好找工作了,50岁-60岁左右的大龄就业者就更不容易。

此前“建筑业清退超龄农民工”的报道引发关注,报道称,包括上海、天津、深圳等全国多地已发文,对建筑企业招录和使用超龄农民工作出管理和限制,如今工地上已经难寻60岁以上的农民工,甚至超过55岁的都极少。无独有偶,四川资阳一些出租车女驾驶员也出现因年满50岁被注销从业资格证的情况。

一方面鼓励老年人就业,一方面企业年龄大的不想要,老年人就业问题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02.老年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当前社会针对老年人的培训主要是以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大多以健康养生、休闲娱乐为主,比如老年大学的课程,这些课程与老年人职业需求相匹配的职业培训少之又少,老年职业教育与就业无法相衔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和智能设备的应用非常依赖。老年人尽管工作经验丰富,但适应科技进步、生产结构转变的能力差,面对数字鸿沟,老年人在纷繁的网络世界中常常感到无助。

03.老年人就业缺乏相应权益保障

4月18日,中国老龄协会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1年度全国老年人权益保护警示教育案例。

其中一起案例介绍称,老人张某在退休后到某超市从事营业员工作,约定月工资2280元。出于信任,张某没有签订合同。后张某离职,但某超市并未足额支付其工资。张某遂提起劳动仲裁,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因张某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对其提起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不予受理,故张某诉至法院,最终法院判定被告违约应全额赔偿。

目前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的法律法规尚处于原则性设计和讨论阶段,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而企业招聘老年人,身体健康或成用工首要考虑因素。雇佣老年人隐含着法律风险,老年人本身身体状况不如年轻人,假如在聘用期间身体出了问题,企业也怕担责任,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还需健全完善。

第4个回答  2023-03-19

老年人再就业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1、落后的老年人再就业现状

其实,老年人再就业这个议题,在其他国家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

有数据表明,在其他国等地,60到64岁的老年人仍然参与劳动的比例,均大于55%。而在老年人劳动参与率最高的国家,每10个60到64岁的老年人,就有7个仍然在工作。

我国目前60到64岁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男性仅有24.3%,女性更少,只有15.5%。2、亟待更新的“养老”观念和孝道传统

老年人口就业率低下,与我们较为落后的“养老”观念和孝道传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事实上“养老”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过去时代特色。那时候人均预期寿命都在四五十岁,一个人能熬到子女成家立业,就算功成身退了。

因此当时才有“养老”这个概念,是为了让本就已经没几年可活的老人好好休息休息、享受一下待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的清闲生活。

与此匹配的孝道文化中,也有很多与当下社会现状已经不符的传统和观念。比如很多人觉得,身为子女,如果还让已经年迈的父母去工作赚钱,那就是大不孝!

还有父母操劳一生,晚年就是应该享享清福!只有逆子,才会让老人家辛苦了大半辈子还继续去吃苦受累!

3、对很多老人来说工作不等于吃苦受累

其实,对于当下的老年人来说,再就业不一定完全是在吃苦受累。

一方面,由于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就拿现在77.93岁的人均预期寿命来说,从60岁退休开始,还有长达18年的时间,难道你能都在家里什么也不错,享清福吗?

另一方面,老年人除了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需求,还有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想沟通交流、想学习进步、想实现梦想、想有成就感、想获得尊重等等。

这些都是窝在家里享清福不可能得到的!

可以这么理解,只要不是单纯地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工作,就不能地将工作完全等同于吃苦受累。想清楚这一点,对于再就业的老年人们来说,尤其重要!
老年人再就业的好处和意义:
1、不是健康才能就业,而是就业可以促进健康

其实对于很多真正关心父母的子女来说,也是单纯不希望年纪已经不小、身体逐渐衰弱的长辈,在拼命工作的时候,出现什么健康状况,那样的话反而更加让人担忧。也就是说,大部分老年人参与到劳动中去,不是因为觉得自己身体好、还干得动,反而是因为参与到工作和劳动中,能够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

2、老年人创业,圆一个自己多年的美梦

不论什么年代、什么国家,创业似乎都是年轻人的专属。而老年人,能勉强保证自己不被骗子忽悠、不被时代抛下,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再加上还有一堆诸如创业压力大、需要熬夜加班、对身体不好的担心;以及把积蓄拿来创业、出意外需要用钱的时候怎么办的忧虑等等。

其实上述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改变思想观念、加大扶植力度等手段和措施来解决的,而排除了这些弊端,老年人创业似乎也展现出很多独具的优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