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社会主义与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不同处:
(1)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均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因此是“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绝非“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它也绝非马克思所设想的继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出现的处在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的社会,即绝非“后过渡时期的社会”。究其实质,中国历史经历了一条特定独行的道路,无法纳入“五种社会形态”这一西方典型历史演进模式的框架。
(2)由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政治等方面都具有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十分不同的本质特点。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不待言的是,由于其社会物质生产力远未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那种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情况,其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是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非社会所有制,其市场经济是处在初始发展阶段而非已经消亡匿迹,其按劳分配制度是通过商品制度、货币交换这种形式迂回曲折地实现而非通过劳动券,其政治国家及其行政权力也是在强化和完善过程中而非已经消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7
 由于马恩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搞社会主义
革命作为第一种设想, 即资本主义的占有关系和商
品经济的交换关系经过充分发展之后, 再也无法容
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而不得不走向崩溃消亡, 顺
着这一思路, 马恩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最基本原则
或模式为: 在社会生产力方面, 人类劳动的工具系统
已从机械化阶段进入全面自动化阶段, 人力基本退
出直接生产过程, 消灭了社会分工。衡量社会财富的
尺度不再是劳动时间, 而是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
间。在生产关系方面, 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直接公共
占有; 在此基础上, 对全社会的生产进行计划调节;
商品、货币及同商品生产相联的价值规律将退出历
史舞台, 实行单一的产品经济; 社会劳动产品直接分
配给劳动者, 实行按劳分配并辅之以对丧失劳动能
力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上层建筑方面, 在实行生产
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 消灭了剥削、阶级和阶级差
别。国家和作为国家形式的民主也消亡了, 政党等政
治组织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
系不再需要依靠强制性的法律来调节。实现每个人
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恩的上述设想绝非空想, 也并非主观臆断。而
是运用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 对伴随资本主义商品
经济高度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深刻危机
的理论解答, 其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是科学的。从理
论上说, 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完整、严密的
逻辑体系: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生产工具的全面自动
化, 必然导致人力退出直接生产过程; 人力退出直接
生产过程必然导致价值基础的崩溃和商品经济的消
亡; 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消亡必然导
致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占有, 社会成员在占有关系上
的平等必然导致阶级的消灭; 阶级的消灭必然导致
政党、国家的消亡。这些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揭示了事
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以其透彻的科学洞察力和巨大
的理论说服力, 预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而高度
社会化的生产力是其设想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 社会后来的发展, 并非马恩设想的那样,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马恩晚年对东方社会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 提出了生产力比较落后国家如俄国农村
公社, 在被强迫纳入世界历史轨道的国际背景下, 加
之这些国家的内部特殊关系, 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
制度“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本世纪初以来,
一方面, 社会主义革命在一系列生产力比较落后的
国家中取得了胜利。另一方面,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 社会生产力并没有撑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
壳。这就造成了20 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巨大
反差。特别是因为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所依托的生产
力条件同马恩设想的那种社会在特征上有所不同,
出现了巨大的反差, 如何认识和分析这一反差现象
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