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那西方提倡的是什么思想?

如题所述

中国的兵书,包括《孙子兵法》等等,大都讲究的是在作战的时候,“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外国的各种军事著作,比如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提倡以勇武取胜,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歼灭敌人,也就是“主力会战”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很明显,中西两方的军事理论是不太一样的。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呢?究竟在作战上,谁优谁劣呢?

在一些人看来,西方的军事理论,显然更切合实际一些。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则有点玄学的感觉。这就相当于中国的功夫和西方的搏击。中国的功夫仿佛好看但不中用,西方的搏击,实战效果更好。

那么,这种说法又对不对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来看看中西方的这两种战争理论,是怎么形成的。

中西方的战争,起源其实都是一样的。最早是根据丛林法则,要获得更大的地盘和资源,都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在打仗的时候,都是整个族群,无论男女老幼共同上阵战斗。

不过,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对战争的理解就发生了改变。由于认为奴隶低人一等,甚至根本就没有把奴隶当人看待,而是当成和牲畜一样的,可以任意支使和买卖的动物。因此,奴隶便没有了可以参与打仗的资格。整个战争,就变成了贵族的行动。

从这里开始,东西方的战争,就发生了分野。

在中国,由于贵族是掌握了知识文化的人,因此,当他们在发动战争的时候,当他们在进行战争的时候,为了让战争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正义性,更能够获得国内国外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他们就对战争进行了重新的解读。他们认为,他们打仗,是为了向那些野蛮的国家,那么不遵守礼仪规范的国家传播文明和道德,让他们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家。


比如齐桓公当年在争霸的时候,他一直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给四方带去文明,带去规则。他纠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前去打楚国,然后质问楚国国君的问题,就是说楚国国君不尊奉周天子,也就是不守规则。同时,中原的人一直把楚国人称为“蛮夷”。楚国国君心里不痛快,想要称王的时候,也自称“蛮夷”。意思就是说,我就是“蛮夷之国”,就想为所欲为,怕什么!

因为有了这个意识,因此,战争的意义,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改变。战争不再仅仅是厮杀,而首先是“德化”。就是以给别的国家传播文明,用道德感化他们,让他们进入文明的体系。

这种意识出现以后,中原地区的国家,在和周边国家打仗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这种方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打仗,就让别的国家屈服。

这也就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军事理论的来源。

当然了,虽然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周边国家,都会乖乖地屈服,他们肯定有很多不满。因此,中国古代的中原国家又讲究“恩威并施”。实际上,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所有的“恩”,都是以“威”为前提的。文明当然重要,道德当然重要,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那么你的文明和道德,是肯定不可能让敌人屈服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并不是玄学,而是哲学。而且这种哲学,实际上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是一种与文明进程发展同步的表现。

西方之所以没有总结出中国古代这样的军事理论。实际上,主要的原因,是西方与中国古代不一样。西方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像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一样,是文明和道德的中心,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军事后盾。

西方当然也曾产生过不少古老的文明,其文明成果也非常灿烂。但是,这些文明先后都被灭绝了,而且很多次是被落后文明给灭绝的。这样一来,西方古代就没有产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具有强大的辐射力的国家,因而自然不可能只用文明和道德就能战胜其它国家。

在此基础上,西方就不可能出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的军事理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西方提倡的是以勇武取胜,就是集中所有优势的兵力,对敌人进行毁灭性的打击,歼灭所有敌人的有生力量。
第2个回答  2020-10-16
外国的各种军事著作,比如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提倡以勇武取胜,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歼灭敌人,也就是“主力会战”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第3个回答  2020-10-16
中西方的战争,起源其实都是一样的。最早是根据丛林法则,要获得更大的地盘和资源,都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在打仗的时候,都是整个族群,无论男女老幼共同上阵战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