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学说是在什么时候确立正统地位的,又有如何发展、

可以从儒家兴起到,明清时期的再次巩固发展,到今天的地位,

中国儒家学说是在西汉确立正统地位的。

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

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扩展资料

汉武帝要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需要一种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而在建立政权时起了重要作用的法家思想,已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经济发展后的变化。

这时,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也使自“焚书坑儒”以来陷于困境的传统儒学在学术上得以发展。

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适应了西汉大一统局势的需要,对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因此,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在西汉确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7
儒家从春秋兴起,到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显儒尊”,开始确立正统地位,到以后朝代各代帝王都重视儒家学术,所以我们今天学什么《论语》、《孟子》,都是以前皇上闹的。(这只是历史课上学的,不知对你有没有帮助)
第2个回答  2013-11-07
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的,后经孟子加以延伸起来,后来到了汉武帝年间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的主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到了明清时期,商业文化的兴起,佛学道教的发展导致儒家学说一度衰弱,后来经程朱理学的融合又再次巩固了它的正统地位,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一直属于正统地位。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有些人自以为脱离了儒家学说的影响,实则不然,儒家的思想深入国人的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耽于士风独立编辑,O(∩_∩)O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07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其正统地位。
魏晋时期佛、道、儒三教合一,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唐朝时期三教并行
明清时期的再次巩固发展
文化革命时期遭到批判
改革开放后进行了澄清
然后就到了现在
中间可能还有一些
记不得了
第4个回答  2013-11-07
在汉朝确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