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开始确立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时期

如题所述

儒家开始确立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时期是汉朝。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墨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思想。所谓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者是后者的别名。

武帝即位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儒家的大一统,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思想领域,儒家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实行改革。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评价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

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只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细加钩沉比勘,就不难揭示其事实真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