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2010版?

如题所述

看过前几集的观众认为剧集色调很阴森,许多画面有《橘子红了》中深宅大院的感觉。
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李少红的作品始终离不开“唯美”二字,为了营造《红楼梦》亦真亦幻的情景氛围,李少红在这方面显然没少下工夫。不过,有几个片段有点梦幻过头变阴森的味道。比如宝玉挨打后梦到琪官和金钏儿的场景,琪官背光以剪影方式出现在宝玉床前,投井而死的金钏儿也面目模糊地站在幽暗的角落,两人都对着宝玉怨怼地说话,此情此景与一些惊悚片桥段着实有些相近,让不少观众不由得心头一紧。(羊城晚报评价) [27]
贾琏
贾琏
贾琏
贾琏秋桐
贾琏尤三姐
贾琏王熙凤
贾琏平儿
贾琏尤二姐
贾琏
曲调飘乎
87版《红楼梦》的配乐至今被奉为经典,而该剧的音乐则显得有点诡异,曲调时高时低、时急时缓,大观园中姑娘小姐们在阴森的布景以及若隐有无的音乐声中飘来飘去,倒更像《聊斋志异》,让不少观者背脊发凉。
对于配乐的质疑,李少红表示相信一定会有人喜欢,很多观众对昆腔的元素是熟悉的、有感情的,而且我们选择的这种昆腔也是最接近《红楼梦》感觉的。而该剧监制罗立平则坦言,确实会有这种感觉。它本来就是虚幻的,太虚幻境,有一点空灵的感觉,这也是尊重原著,才营造这种氛围。(人民网评价) [28]
反面观点
演技烂
肥黛玉、瘦宝钗精气神全无;表演太造作太稚嫩在海选时,各色人选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主要人物已被无数砖头拍得头昏眼花。尽管导演李少红再三表示,选出来的演员年龄、气质都跟《红楼梦》原著的人物相符。不过很多还是不敢相信这批演员能有上佳表现。及至现在眼睁睁看到一众演员的表演,观众更大呼,演员们演技太烂,表演稚嫩没法演出《红楼梦》的灵魂来。
比如王熙凤一角,姚笛演得太造作,单单是林黛玉出场那幕,姚笛只会嘻嘻哈哈虚笑,没有气场,根本演不出王熙凤张扬跋扈以及圆滑世故。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林黛玉一角,蒋梦婕装柔弱实在装得让人不大舒服,与贾宝玉首次见面那场戏,说话有声无力,简直像半死不活。另外,已小有名气的唐一菲饰演的秦可卿,也被指演不出秦可卿的内秀,眼神妖媚倒像风尘女子。
至于少年宝玉,虽然瘦弱了一点,但是一股公子哥儿的扮相反倒受到不少观众称赞。
念台词像背书
该剧人物对白遵照小说原著,为文言文对白。很多观众表示,听起来有点吃力,而且很有距离感。特别是演员念台词的时候像小学生背书,虽然节奏抑扬顿挫,但是不够生活化,让人看得不舒服。特别是蒋梦婕饰演的林黛玉,“背书”也背得很差,台词对白往往念得断断续续。至于老戏骨级别的归亚蕾(王夫人)也没少遭到观众批评,部分观众觉得她不单说话太慢,而且她的台式普通话在一大堆演员当中,显得极其别扭。
演员人选不恰当:关于角色人选,红学专家和普通观众都很有意见。首先是两位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乍看之下,林黛玉的扮相其实不算差,脸盘子也不算大,不过站在瘦削的薛宝钗(不论是少年版还是白冰扮演的成年版)前面,林黛玉显得相当胖。肥黛玉、瘦宝钗的反差,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其次是贾母和刘姥姥也是肥瘦的争议,乡村出身的刘姥姥比贾母还要富态,真让观众接受不了。再者还有演员年龄的争议,归亚蕾扮演的王夫人,比薛姨妈、邢夫人等老很多,王夫人看起来跟贾母一样老。
至于秦可卿和王熙凤两角,也让人觉得不恰当,唐一菲扮演的秦可卿高调而张扬,至于姚笛扮演的王熙凤反而气场不足。很多观众认为两人调换过来会更合适。
造型烂
早在公布人物造型以及拍摄期间,“黄瓜片”、“铜钱头”的头发造型一直是外界诟病的焦点。当时导演李少红以及美指叶锦添回应称,单看是很突兀,但是放在整个剧中不会显得太突兀。不过昨日的《红楼梦》点映会上,不少观众表示,“黄瓜片”依然让人看得不舒服,显得人物年龄老大。小姐的造型还不如丫鬟的素雅装束来得好看。有观众笑说,“老版的服装和造型虽然朴素,不够奢华,但是该剧的黄瓜片实在让人看得太烦,林黛玉未进贾府的妆扮则很好看,一进贾府就像舞台小姐。
旁白不舒服
该剧有一大特点,是老版以及很多电视剧所没有的,那便是有大量的旁白解说。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观众都可以看到刘姥姥醉态十足了,此时却有画外音,解释刘姥姥是如何喝醉的,醉态如何;至于刘姥姥误进贾宝玉的卧室,也有一大堆旁白解说,卧室里面的家具如何如何。很多观众认为,大部分旁白都是骚扰大家看剧的心情,这是赵忠祥解说《动物世界》么?简直是把观众当弱智的。不是电视剧是有声读物此外新版完全遵照小说原著来拍摄,也就是照搬文本,节奏太慢。有观众表示,不像在看电视剧,反倒像在看小说图解,一部有声音的小说。而原封不动的后果则导致节奏相当慢,观众也大叫看得很闷,“看电视剧不如看小说。简直像催眠曲,几乎让人昏昏欲睡。将小说搬上荧屏,也不是这种演绎方式吧?简直像教科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8

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2010版,红楼梦同样有写意有浪漫更有精致,但是这些都是由细节这个套子来决定和规范的。李少红大量启用了一批新演员,很不幸的是这些小演员根本理解不了这些细节的含义,更别提表演出来。

更不幸的是,87版珠玉在前,已经让观众们的口味挑剔到了一种可怕的程度。

总而言之,如果你还没看过李版的红楼梦,那恭喜你躲过了一次危机,能不看就不看吧。

红楼梦本身故事性不如其他三部名著强,属于阳春白雪受众较其他三部较小,所以对于剧本的要求比较严格,87版红楼梦后四十回采用的是红学家探佚的最新成果,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曹雪芹的原意,而新版红楼梦采用是通行版本,众所周知后四十回书与原书思想性多有矛盾之处,令许多红迷抱有遗憾,这就从高屋建瓴的角度棋输一着了。

第2个回答  2021-03-28
败笔一:演员演技差。
念台词像在背书,还背的不顺畅,不带感情色彩的。一群人动不动就在那傻笑,装高兴。就算是红楼梦里的女儿们每天没事干,就是吟诗弄月,嬉笑作乐,但我想行乐图和李导演向大家展示的傻乐图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吧。我无数次下决心看,看不上十分钟就受不了了,感觉他们就是在糟践红楼梦。
败笔二:演员的形象不到位。
举个例子来说,贾探春这个人物,红楼梦中她占得笔墨也不少,协理府中事务,掌掴王保善家的,精明能干,本来很喜欢这个人物的,结果一看公布的剧照,oh,my god!这是“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三妹妹吗?怎么看怎么像《新白娘子传奇》中女扮男装的许仙。这一方面要归功于戏曲色彩浓重的“铜钱头”,生生把一群挺漂亮的演员整的老了好几岁,另一方面就是衣服,红楼梦里的服装好像偏重暗色调,不但太太们的衣服,连小姐的衣服,也都是暗红,灰黑之类的颜色,甚至好几集,袭人和凤姐都是一身黑衣,搞得我以为谁死了,这太不符合古人的着装风格吧。贾母见薛宝钗屋里布置的过于素净了,还不喜欢,怎么会让孙女,丫鬟搞得一身黑服。

败笔三:妖气十足,配乐鬼魅
从头到尾,新版红楼都妖气十足,只看开场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哪里有仙风道骨,你看那暗藏玄机的眼神,作法时的飞沙走石,风云突变,要不是事先知道他们是谁,我还当是俩要祸害人间的妖僧呢。再看警幻仙子,跟刚幻化了人形的蛇精一样,完全破坏了太虚幻境的形象。不说天上了,来看看贾府,那些丫鬟们总是探头探脑,鬼鬼祟祟的,在一声声女鬼般的惨笑中,晃来晃去,真是跟聊斋差不多。
败笔四:情节与原著貌合神离
可以肯定的说新版红楼和原著貌合神离。在情节的取舍上,从头到尾,就有一个说书的在那絮絮叨叨,这也罢了,权当是普及了红楼梦(这也许就是李少红认为的“忠于原著”)。不能忍受的是从细节上表现出的任务性格完全与原著不符。
第3个回答  2021-03-28
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一、演员选择的随心所欲。
这一版的《红楼梦》演员是海选的,大家回想一下就知道了,好象是姚笛吧?开始说气质象黛玉,后来说决定演宝钗,最后定的是王熙凤。这不是开玩笑吗?没有演技的新人,怎么可能气质会符合三个完全不一样的艺术形象。因此,轰轰烈烈的海选结果就是黛玉胖,宝钗瘦;主角尚且如此,连外形都不象,何谈超越87版?大约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吧,没有全部为剧本考虑,怎会获得最好的结果。
也没有象87版的演员培训,结果就是在配音下的动画片。
二、导演和编剧对《红楼梦》缺乏深刻了解。
那一部电视剧都可能有个别硬伤,但象李少红版《红楼梦》缺乏常识的情况太少了。
黛玉裸死,让司棋自己念情书,贾琏找小厮出出火,变成让小厮拔罐子。王善保家的敢和探春厮打。
演员的台词错字,断句错误丛生。如椒房念成Shu房,把披衣趿鞋时趿念成ji等。"天地钟灵毓秀之德",被断句成"天地钟灵,毓秀之德"等太多的错误。连大观园中的诗仙妙玉也念错字,而导演都没给予及时纠正,甚至可以演出。
都说明导演和演员在剧情和台词上下的功夫太少了。
三、审美观错误。
1服饰,
绝大多数人反对的铜钱头,既不美观,又不符合历史,弄得千人一面。
色彩昏暗。
2音乐象聊斋。背景也很昏暗。不象大观园,象鬼片。
改编名著不能急功近利,一切向钱看,而是要认真下功夫,认真学习。希望后人向87版学习,努力工作。
第4个回答  2021-03-28
不忍直视这部影视作品对原著的摹状。
俗话说“不怕货见货,就怕货比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87版《红楼梦》这座高峰,10版《红楼梦》可能还真招不来那么多骂声。
秦可卿一身黑蕾丝,还带了淡绿色的眼影;贾母一脸狠厉之气,似《天书奇谈》中的老狐狸;王熙凤扭扭捏捏全无干脆利落、不怒自威,反而多了几分阴狠;王夫人一口标准的台湾腔普通话,就怕人不知道她是金陵王家的小姐出身;薛宝钗若弱柳扶风,杨妃的气质烟消云散;林黛玉临死前光着膀子,倒真是“精着来、光着去”;薛蟠只“呆”不“霸”,神色呆滞;袭人整个就是个包子脸;元妃娘娘看上去比她妈王夫人年龄还大......哎呦!到了这个地步还能演下去,真的很佩服这群演员。尤其让我不能忍受的,是贾府女眷们头上戴的小圆圈,远看越膈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