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古代人斩首要在菜市口?

如题所述

清朝斩首死刑犯时,为什么选择在菜市口,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影子

清朝的电视剧中,每当大奸大恶之人伏法之后,往往都会传出一句振奋人心的话“推出午门斩首”,把恶人有恶报的气氛渲染得十足。

这个推出午门过后,结局是在那里行刑收尾,就是标题说的“菜市口”,一个临近北京内城的地方。至于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菜市口”,名如其功能,它就是一个平常老百姓买卖菜的地方。

在没有处刑犯人的时候,这里聚集了大量城外入城牟利的菜农,城内的达官贵人家则慢悠悠的闲逛,采买一下这样,东看看那样。一时间弄的“菜市口”是车水马龙,成为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这一热闹相传从明朝就开始了,所以“菜市口”这个地名是源自明朝,而在明朝之前的元朝,这里因为更多的是卖柴火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叫“柴市口”,相传当年宋朝忠贞之臣文天祥,因为不愿屈服蒙古人统治,于这里结束了生命,可能是第一个在“菜市口”被行刑的人。

清朝推翻明朝之后,因为需要一个处决死刑犯的地方,同时考虑到自身需要避讳,不愿意启用明朝常用的死刑犯处决场西四牌楼,于是定了一个地点“菜市口”,也正是从此刻起,“菜市口”被政府赋予了特殊职能。

根据民国时马芷庠所编写的《北平旅行指南》记载,每当秋后处决的人员被核查敲定之后,负责行刑的官员携带着家伙事,将犯人从死刑大牢带出后,出宣武门(顺承门),过断头(魂)桥,经迷市,最终到达“菜市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大牢到刑场的路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差别对待,家里还有人且家产丰厚,或者是本身为位高权重之人,可以在路上享受“VIP待遇”——坐囚车。相反没权、没钱、家里没人的人,只能戴枷上镣走完自己一辈子最后一程路。

到达刑场之后,犯人被安排由东向西排列,刽子手执刀由东向西顺序斩决,行刑完毕之后,被斩首者的头颅会被悬挂在“菜市口”很长一段日子,任人观摩。

至于为什么清朝要选在菜市口作为刑场,这一切都是它身上那个“热闹”惹的祸。古代公开处刑犯人的目的,除了处罚犯人,更多的是警示他人。

为了达到警示的目的,就必须要很多人围观,否则就浪费这个行为本身。如此一来,自然聚集了大量人,且这些人都是平民的“菜市口”成为了最佳选择。

而从执行的结果来看,不说多少人被警示,在增加看众的这个目的上,这个选择的效果是非常不错,每当有告示贴出来,要开始斩首死刑犯了,“菜市口”总是会被围堵的水泄不通。

很多人把别人被斩首这么一件残酷、血腥的事,看作为了自己的娱乐,那些鲜淋淋的血,带来的刺激感,跟我们现在人看恐怖电影寻找刺激一样。说“变态”,又是我们阴暗面需要的“东西”。

所以若您能穿越回到清朝,亲眼目睹“菜市口”斩首,看到有人嗑着瓜子,也都一点也不奇怪。

参考资料:清朝斩首死刑犯时,为什么选择在菜市口,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1
其实就是所谓的“杀鸡给猴看”,古代选择在闹市对死刑犯斩首多是起杀一儆百的目的,可以对围观的老百姓起到警示、震慑的作用,清朝菜市口就在宣武门外,来往的老百姓众多。另外京城内城(九门之内)大都是王公贵族的府第,在内城杀头这么不吉利的事显然不会得到同意。只好在外城,但又不能离内城太远(离城太远看热闹的人就少了)。所以就只好选在离内城很近的菜市口。

使菜市口名声大振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将杀人的刑场从明朝时的西四牌楼(当时叫西市)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据说当年的刑场就设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附近,每到冬至前夕对判为“秋后问斩”的囚犯执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东往西排好,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次排列,头被砍下来后,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清咸丰末年(1861年)“八大顾命大臣”之一的肃顺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六君子”都是在菜市口被杀害的。以后“菜市口”逐渐成为“刑场”的代名词。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刑场被转移。以后这一带逐渐成为宣外大街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交通枢纽。

沿街菜摊菜店众多,所以四九城的许多人都来此买菜,并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称为菜市街,清代时改称菜市口,此名一直沿用到今日。

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夺得政权,实行首次垂帘听政时,受咸丰皇帝遗诏的八位赞襄政务大臣中的肃顺,就是在此被杀头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谭嗣同、刘光弟等志士同仁杀害于此。据马芷庠编写的《北平旅行指南》记载:每逢秋后朝审,在京处决犯人众多之时,由东向西排列,刽子手执刀由东向西顺序斩决。所用鬼头刀五柄、凌迟分尸刀十柄,现存于历史博物馆。旧时,犯人被押出宣武门(顺承门),过断头(魂)桥,经迷市,送往菜市口法场,就不可能有生还的希望了。犯人被杀后,尸体被人运走,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5
一)菜市口杀的名人还不是从拖着大辫子的满清王朝开始。据说在菜市口被鬼头刀砍下头颅来的第一个名人是在距今八百年的元朝。杀的那个人就是南宋王朝的丞相文天祥。那时北京城叫大都城,菜市口还不叫菜市口,叫柴市口——卖柴的地方,后来几经演变由卖柴变为卖菜,改称菜市口。文天祥死得大义凛然,血溅柴市口,据说观者也是人山人海。满朝时期,被刑部大堂判处死刑,验明正身,秋后执行斩首处决,俗称“出红差”。为什么叫“红差”?解释有三:一曰砍头,断首之时血喷满地,血染黄土;二曰刽子手一身粗麻赤红行头,头裹红头巾,怀里抱的鬼头刀,刀无鞘,刃不见天,全凭一幅赤红的蒙刀布罩着;三曰验明正身当场红笔勾魂,在处决罪犯名字上用朱笔恶狠狠地打个对勾,剩下的就是“喀嚓”一声。 辛酉事变后,肃顺被判菜市口斩首,这在当时轰动全国,整个京师震动。北京的老百姓都把英法联军侵略北京的账记到肃顺头上了,认为是肃顺误国卖国,招致京城陷落。在给肃顺“出红差”的日子里,从宣武门到菜市口街道两旁挤满了愤怒的人群,就连两旁酒楼茶市的人也顾不上讲究身份派头了,纷纷踩着桌子蹬着椅子。街道两旁人群中吐唾沫扔果皮的不计其数,押解的刑部官员也凭空挨了不少冤枉。肃顺在菜市口当斩之时骂声不绝,直立不跪,最后行刑的刽子手硬是打断双腿才算跪下。在菜市口刑场,肃顺也算是条汉子。 二十八年后,菜市口血光映天,一位近代史上的奇人伟人被断首菜市口,他就是“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谭嗣同死得壮烈、辉煌、大气。据说谭嗣同走向菜市口一路上在站笼中从容自若,面无苦色。鹤年堂前早已搭好监斩的官棚,监斩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当朝军机大臣刚毅。就在谭嗣同临死之际,他突然叫住刚毅,很轻蔑但也很严肃地示意还有几句话要说。刚毅是慈禧忠实爪牙,见此状忙叫左右带走谭嗣同,示意快斩,与死囚无言。慌乱之中把案台的朱笔都带落到地上。谭嗣同向四周微笑一下,大步走向菜市口中央。 死在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都死得浩然正气。像死时年仅二十三岁的杨锐头颅落地还两目圆瞪,鲜血从脖颈中喷出,“血吼丈余”,后人评“冤愤之气,千秋尚凛然矣”。刘光第遇难时,刽子手手起刀落,血流如涌,无首之躯竟不倒,惊吓得整个菜市口鸦雀无声,皆焚香求祥。 菜市口 菜市口刑场。 (二) 作为京师有名的刑场,菜市口成为当时京城的一大看点。 每逢秋日,被判死刑的罪犯押解出狱,出宣武门走菜市口,有身份的坐骡马拉的站笼刑车,没有身份的则被武装押送戴枷上镣,临终过闹市。有身份使上“送行”银子的,刽子手会叫一声:爷!我伺候你走,也是吃哪碗饭办哪桩差,您放心走好。刽子手上的劲掌握得非常准,断头不掉头,以便于人家家人抬尸,缝上头落个整尸下葬。要是碰上没地位没使银子的,提刀斩首抬脚蹬尸,一句客气话都没有。 当时的菜市口两旁铺面已不少,每逢“出红差”,街市两旁都热闹非凡。不知为什么,人们都欢喜看那极其残酷的一幕,怀着极大兴趣喜气洋洋地欣赏着别人生命的残酷终止。 “出红差”时先张贴布告,临到“出红差”时临街的铺店都要在门口放一张条案,上面摆着三碗白酒,有的还放着酒壶,壶嘴朝外,示意送行。大讲究的铺店还要摆上几碗蒸菜。犯人可以不停不看,可以不吃不喝,但送人上黄泉路上不能没有酒没有菜。在谁家门口喝了酒吃了菜,谁家就积德有报。铺店前要挂红绸子贴红对子,像办喜事一样。请教过一位知情懂行的老人,答日:阎王爷有知会在账目簿上记下功德。 那年月,菜市口名气旺,“出红差”比老北京吉祥戏院唱戏还红火。 一位朋友考评:菜市口一次杀人最多的是光绪初年,因一件盗皇陵的大案一次被判处死刑的就有七十多人,秋后监斩,光兵勇就出动数百人,拉盖尸席的马车就七八辆,监斩官骑着高头大马,戎装持刀,杀气腾腾,两边押解官兵刀出鞘,箭上弦,鸣锣开道,煞是森严。因斩处的是土匪,怕抢劫法场,据说连街道两旁的送魂酒都免了。菜市口地方不大,犯人按规矩由东向西两行排开。时辰一到,报时官扯破嗓门大声报时,监斩官手握朱笔,连连勾画,刽子手各就各位,从东到西,依次砍头。因犯人太多,刽子手少,砍上一气也气短手软,这时有人托上红托盘,上面有三大白瓷盅,一盅是水,一盅是茶,一盅是酒,喝什么全在刽子手。据那位朋友考证说,一般是先含一盅水,是清水,漱漱口,吐了;再干那盅酒,也是含在嘴里不喝,喷在鬼头刀刃上,让刀喝酒;最后那盅茶是要喝的,喝了以后再拖刀砍头。对于跪在后面等着行刑的犯人来说,这太残酷了,眼看着一颗颗人头落地,一腔腔热血如此喷流,还要等到刽子手清口、喷酒、歇劲、换刀,早就吓得昏死过去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20-03-18
1.我国古代刑场多设于人多繁华的地带,所谓“杀鸡给猴看”,可以对围观的老百姓起到警示、震慑的作用。而菜市口就在宣武门外,来往的老百姓众多(此地原先是菜市,京城的百姓大多来此买菜卖菜,故名“菜市口”)。 2.按阴阳八卦的理论,位于京城西南的宣武门是“死门”。死囚犯上黄泉路当然要通过“死门”了,所以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自然是刑场的首选了。 3.过去北京的陶然亭地区原是“坟地聚集区”--!,穷苦百姓死后常埋在陶然亭。菜市口离陶然亭很近,行刑后埋着方便。 4.京城内城(九门之内)大都是王公贵族的府第,在内城杀头这么不吉利的事显然不会得到同意。只好在外城,但又不能离内城太远(离城太远看热闹的人就少了)。所以就只好选在离内城很近的菜市口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4-25
因为在菜市口的人多,可以告诉大家不要干坏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