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的代价究竟有多大?

如题所述

看你是裸辞,还是已经找到了下家,可以做到无缝对接的工作或者是离职之后无业、创业、以及深造等。这几种情况的代价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分开来阐述。其中代价可以忽略不计的就是找好下家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辞职,这也是所有方法中最稳妥的一种。

裸辞,是目前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做的事情,代价有多大,我们来看看。首先是工资收入根据人力资源研究报告,在员工辞职并找到下一份满意的工作后,平均失业时间为17周,或超过3个月。其中,新员工的平均求职时间可能会更长,达到20.6周,或超过5个月。在这里,我们计算了最低离职间隔期,裸辞损失了三个月的工资收入

其次是新工作试用期工资损失,当一个员工加入一个新公司,通常有一个试用期从两个月到六个月不等。如果你找了一份新工作三个月,你就会失去月薪的20%。这意味着你在三个月内会损失60%的月薪。然后是年终奖,至少损失一年的年终奖。我们保守地计算,这部分损失了一个月的工资。

最后是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受裸辞影响最大。如果医疗保险终止,从下个月起,医疗保险将暂停发放。当然可以重新报销,但一旦终止支付,医保卡将有2 - 3个月的恢复期,在此期间医保卡无法自动报销

成都,社保断交还会影响购房资格,小孩上学等。离职还是三思而后行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0

离职的代价有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  、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无法确定新员工可以做多久。

一、企业的人工成本  

在职场中新员工的工资水平往往高于老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优秀人才对薪资要求上会很高,企业用不起就会错失优秀人才,同理要是录用优秀人才,就要付出高的人工成本,也是间接反映出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薪资制度,才会导致员工的工资比待离职的员工的工资高,也就是企业人工成本增加了。

一个企业招一个新人,一般都要经历1-2月的招聘期,还有新人要有3个月的适应期,上手一般需要6个月,还要保证一次就招成功,不然招聘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哦。

二、企业的管理成本  

在新员工入职期间,企业要对新员工投入大量的精力,比如新员工熟悉公司制度规定、人际关系、工作内容等等方面,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还有就是离职员工也是一样,手续很麻烦,要出具解除劳动合同书证明书、结清工资等,都是需要人事财务业务部分一起配合的。也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三、新员工可以做多久

一个公司招聘了一个新人,能不能留住人,就要看企业的文化氛围了,还有薪资待遇了,要是事做得多,钱又给得少,就很容易导致刚刚招回来没有多久的员工跑了,企业又要花一笔费用再招过,这个成本是无法估计的。

第2个回答  2019-10-04

现在的生活节奏是越来越快了,我们每个人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找工作都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更不要说离职了。离职对于抱着安逸生活心理的职场人士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它不仅会让你吃不了这碗饭,下一碗饭可能也是不怎么容易吃的,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离职的代价远远超过继续在这家公司工作。

你离职以后想要再找工作,那你的资金链就会断掉,你也就缺少了固定的一个收入,家庭可能会变得节俭一些,然而找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期限,现在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是很容易的,如果找工作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可能会导致有些家庭出现家庭危机。那些买了房子,除了每个月要偿还房贷之外,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要照顾,家庭可能会陷入困境。

你不是特别理智的离职的话,那你可能就会损失许多。首先你要想的就是,在辞职前是不是已经找好了新的工作,万一几个月也没有没找到新的工作,那你是否可以应对。别忘了你断缴的五险一金还得自己掏钱去交。其次,就算你顺利地找到了新的工作,你还要花费时间去重新适应陌生的环境。要知道试用期的工资是会低于正常员工的工资的,你这几个月不能正常的拿工资,那你可能就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因此,在没有做好充分离职准备的时候,一定不要不离职的去辞职。最好的就是一边工作一边来找新的工作,如果说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以后,再选择跳槽,这样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心理压力的。

第3个回答  2019-09-01
一个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坑,并不是再找一个人填上就万事大吉了。

一般来说,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更为恐怖的是,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辛苦栽培的员工离职,企业的损失大到你无法想象。

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150%,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

更为纠结的是:权威机构估算,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 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20%,则有6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

员工离职是HR经常遇到的事情,员工离职到底有没有规律呢?员工最常见的三个离职高峰期:

试用期前后的新人危机

很多的公司一招到新人后,都希望新人立马就能上任为公司创造价值,于是当新人一进公司,三言两语介绍一下工作的大致情况后,就“放手”让新人独立地去开展工作,而忽视了新人对于公司显文化与潜规则的无知。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他则会感觉到在公司里学不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没有可观的薪酬来吸引他们,这时他们就会选择趁早离开。

在职两年后的升迁危机

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历练后,员工都希望自已能得到认可与升迁。然而当他们感觉到自已的升迁越来越慢,且机会越来越少时,这些就开始想找寻外面的机会。两年,实际上是员工真正熟悉了公司环境及业务特点,渡过了“适应期”、“学习期”,进入发挥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贡献期”。此时离职,对于公司来讲,无疑是一大损失。

在职八年后的工作厌倦危机

大多数的职场人士都会对现有工作有厌倦心理,当我们年年如一日的重复同样的工作,对于所开展日常工作,已是捻熟于心,不再有什么压力感和挑战性的时候,人所固有的追求新鲜感与好奇感的本性就会露出来,而对现有的工作就会失去兴趣与动力。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在公司里做了八年之久以后,他在公司内的位置已基本上趋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遇到了职业发展中的“天花板”。当职业生涯已走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提供“柳岸花明”的成长空间,员工就会另谋高就。而由于此类员工已发展成为公司的核心骨干,他们的离职,无疑会为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4个回答  2019-11-09
有时间考虑离职的代价多大,不如先想好及时止损。一家公司没救了肯定会有征兆,及时止损,选择下一家才是你应该考虑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