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到底能不能买

如题所述

你原来的呱啦哥哥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就是公寓到底能不能买。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和身边的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毕竟这个问题是很多买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明确的答案。毕竟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结论自然也不一样。
所以,今天,谷歌站在一个经纪人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不一定,但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和帮助。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也是巧合。偶然刷到几个大V博主发布的视频,偶然听到同事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正好我最近也想说说这个话题,不为别的,只是想让你知道,你是如何从一个中立者的角度看待公寓项目的。
事不宜迟,我们言归正传。这次先不说优点,先说公寓的缺点。
公寓的一个众所周知、普遍认同的缺点就是升值空间不大。
同地段的公寓相比,房子的升值空间普遍大于公寓。以武汉为例,杨家湾地铁站项目,三金雄楚天地,16年三金雄楚天地最后一期平均单价为13500元/m2,同一项目三金雄楚天地loft公寓同期单价为16000元/m2。截至今日,某贝壳网上三金雄楚天第公馆二手房单价为31000元/
loft公寓二手单价在2.2万/左右。差别还是很大的,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我就不说了
太多了。而与三金雄楚天第一墙之隔的永利国际公寓,原小米公馆当时售价12500元/。现在二手房单价在16000元/平方米左右,有的房子单价甚至和16年的一样。
公寓居住密度高。
大部分公寓产品梯门比都很低,一般一楼十几户起,多则二三十户。但是,电梯配备不够。去年,江夏文化大道某板块出现了12梯120户的夸张梯户比。虽然是商业综合体,但是很多朋友还是觉得难以接受。毕竟这种梯门比对于早中晚高峰真的是一种折磨。而且单个楼层的户数越多,住在里面的人就越复杂。公寓一般是商住两用的,在里面工作和居家的人都是互相影响的。留在家里的朋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安全和生活环境,工作的人有时会受到周围住在家里的人的制约,导致办公氛围的缺失。这也是事实。
大众攀比是人生病的原始原因之一。
生活成本高。
公寓和住宅相比,一般都是商用的,有水有电,没有天然气。商业水电价格基本上是住宅的两倍,少数项目是人家的水电,但先不讨论个案,这个先过了。没有天然气进一步增加了生活成本,所以很多公寓项目以天然气作为一大卖点,从而吸引游客引流。还有公寓,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物业费的收取标准不低。便宜的基本和住宅一样,贵的可能比大部分住宅都高。因为公寓本身拿地的价格更贵,成本高,质量好,公共设施管理难度更大,容积率更高,物业管理更严格,更安全,所以公寓的物业费会比普通住宅高。
内部生活环境一般。
公寓的朝向一般都是单面的,所以采光通风较差。最重要的其实是通风。色光方面,大部分公寓楼都是落地窗。只要前面没有遮挡,色光就不会太差。但是通风是个大问题。如果不安装新风系统,不开窗通风,基本上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会感觉闷热干燥。
郁闷,虽然写字楼差不多,但好歹面积宽敞。所以,想要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需要一个勤劳的主人,每天勤打扫勤通风,因人而异。
水平。
一般平面公寓层高在2.9-3.3米左右,loft公寓层高在4.5-5.6米左右(新建建筑在4.5米左右)。暂且不谈单层公寓。层高一般就够了,除非你想做跃层公寓或者复式公寓。但是,这个楼层高度的一般人应该不会对他的想法感兴趣。所以我主要说loft。如果层高是5.4米或者5.6米,其实还好,但是做两层就够了。如果是4.5米的话,单层太奢侈,两层比较压抑。尤其对于高个子来说,二楼更像一个小盒子,而不是家。即使做成跳楼,二楼的高度一般不高于2.3米,用手就能摸到天。你的想象可能很完美,现实可能会撞上你的皇冠。
空置率很高。
其实这个问题不好说。如果买给自己居住或者办公,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毕竟我自己不租,所以没有空房。如果是投资租赁,就要考虑这个问题。有人说,就算我买房子给自己办公,也不能一直住在那里。我会一直把它租出去或者卖掉。这个以后再说吧。先看下一个。
首付比例高,贷款期限短,贷款利率高。
公寓首付比例是50%,有的会是60%甚至更高。相比最低的20%的住宅(30%的限购面积),首付比例要高很多,但贷款期限只有10年、8年,没有住宅长,贷款利率普遍高于住宅。首先登台
付的楼盘暂且不论,这个在一定时间内还是得补齐首付,只是给了个缓冲而已,这个跟住宅是一样的,所以不需要杠。公寓贷款利率一般为5.145%-6.37%之间,虽然近几年住宅的贷款利率也在不断增加(今年略有下调),但是大部分公寓的贷款利率还是高于大部分的住宅。这个意味着在相同贷款金额,年限和方式的情况下,公寓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比住宅更多。

不能落户,不能对口学校。 这个好理解吧,我就不说啦。

至少暂时是这样的,现在铺天盖地的商改住也好,可以落户,可以对口学校也好,除个别特殊楼盘除外,目前九成九以上的公寓还是老样子,以后我们看政策吧,个人认为,3-5年之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希望政策能打我的脸,毕竟这对刚需来说,是个好事儿。

土地使用年限短。
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公寓一般是40年或者50年。这个仅仅指土地的使用年限,而房子的所有权是无限期的,这两个概念一定要分清。虽然说国家已经开始全面实行不动产权证,还是有不少人对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这里解释一下,不论土地使用年限是40年还是70年,房子的所有权一直是你的,至于土地年限到期之后,是继续续费还是国家收回有新的规划,都会有相应的政策条款,只是现在的政策还并不明确,或者 说 大 家 ( 包 括 我 自 己 ) 不 太 了 解 。

交易税费高。

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后期交易的税费。商业地产税费高,比住宅要高出来很多。不谈中介费的情况下,商业地产后期交易税费在同等条件下,至少要高百分之10 -12左右。当然不到交易的时候,大部分购房者也并不知道,毕竟置业顾问不会很明确的告诉你。并且在办证的时候,商业地产的税费也比住宅项目高1-3个点左右。想必很多购买了公寓的朋友最头疼的就是这个问题了。

好了,说了那么多公寓的坏处,估计很多朋友刚刚准备签合同的笔已经准备放下了。不慌,下面咱们再来聊聊公寓的好处,看能不能让大家重新提起对公寓的兴趣。

不限购不限贷。

商业地产不限购不限贷,不需要购房资格,也不管你是背负多少贷款,只要你可以贷款就可以买。(全款大佬请忽视)如今全国大部分城市为了防止房价的爆发式增长,颁布了各种,或多或少,或松或紧的限购政策。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住宅,没有购房资格,买不了限购区域的住宅甚至不限购区域的住宅,才会让购房者开始考虑住宅以外的项目。商住公寓,写字楼,商铺,厂房之类的项目,都是不限购不限贷的。但是作为普通的购房者,接触的更多的还是公寓写字楼和商铺,但是商铺不是咱这篇文章的重点,下次有机会再说。厂房应该是没机会讲了,因为我也不懂,哈哈哈哈。

地段好。

商业地产的地段一般情况来说,都会比同价位的住宅位置更好,不论是从交通,商业,医疗,教育,或者产业来说,公寓的配套会比同价位的住宅来的更齐全。毕竟商业地产后期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出租。一个好的地段,对于商业地产才是后期收益率的保障前提。尤其是繁华地段的商业地产,租金也会随着商圈的繁华程度而变化。相应的,出行,购物,医疗,产业甚至教育的便利性也随之变化。

价格低。
刚刚说到同价位的商业地产的位置会比住宅的位置更好,那同地段的商业地产的价格会比住宅低很多。可能以前并不明显,现在则尤其明显。举个栗子,白沙洲龙湖三千城,住宅项目均价在16500元/㎡左右,而公寓均价在11000元/㎡左右。 光谷东碧桂园云玺住宅价格18000元/㎡,而公寓均价在11000元/㎡左右。绿地光谷中心城住宅均价18000-20000元/㎡左右,公寓均价也是11000元/㎡左右。而光谷东附近, 11000元/㎡的正规商品房住宅,要去葛店才能买到了。

总价低、 面积小、 首付低。
商业地产,尤其是公寓的面积一般情况下都会比住宅小。面积段基本上集中在20-60㎡左右,结合其价格来说,意味着同价项目同等面积,公寓的入手总价比住宅更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面积小也意味着,装修成本也相对更低。总价低,首付自然也就低。首付低,意味着入手的难度低。这对于手头资金不足的朋友来说十分友好。相比住宅来说,公寓的选择面大,买到的可能性高,尤其是热门地区的热门楼盘,住宅想买到的话必须得挤破脑袋往里冲,而公寓,除非是一些网红爆款,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基本上只要资金到位,你想买的都能选到合适的。

使用方式灵活。

公寓的使用方式比住宅更加灵活。估计很多人会比较疑惑,同样都是房子,它能灵活到哪里去?公寓既可以自住,也可以办公自用,还可以出租出售。
出售我们后面再谈,我们主要谈谈出租。公寓一般是商住两用,住很好理解,商即办公。公寓可以注册公司,用作公司的注册地址,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创业型公司或者小型工作室来说,公寓的成本低,实用性强,是一个很好的过渡选择。如果是loft公寓,还可做成双钥匙房出租,一套房当做两套房来用,从而增加了房子的收益。或者作为个人的工作室,楼下办公,楼上休息,一举两得。
有人说住宅也可以满足这些条件,但是前提是你的工作室不需要工商注册,或者可以在住宅内注册地址,不然租个住宅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一个好的办公环境或者办公氛围还是很重要的,住宅就相对来说说没有那么正式,严肃,出行方面也不太方便。

出租回报率高。

相对于住宅来说,同等面积,同等地段,公寓的出租价格更高。毕竟公寓的租金是按照面积来计算,而住宅是按照户型来计算的。具体高多少那就得根据具体的楼盘来具体分析。即使是相同的出租价格,相对于不同的房子总价来说,公寓的出租回报率还是会更高一些。比如杨家湾地铁口,保利华都一室一厅的价格均价在2200元/月上下。对面的永利国际公寓均价则在2500元/月上下。不排除有相同价格的房源,但是永利国际大厦房屋总价在50-80万左右,而保利华都房屋总价在130万左右。当然,不同地方或者别的楼盘会有差异,但应该差别不会太大。

还贷压力小。

毕竟公寓的总价低,贷款金额小,所以相对住宅来说,还款压力会小很多。这个本应该放在总价和首付那一条讲的,但是想了一下,还是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当租金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公寓可能达到以租养贷甚至超过贷款的状态,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相对于住宅来讲,住宅的租金想要抵消房贷,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毕竟现在4环外的月供都要到3000 上下了,3环左右的月供基本上都往5000 去靠了,但郊区的租金,你懂的。而且公寓的贷款年限短,不像住宅一般都是30年左右,8-10年以后,所有的收益就都是自己的,房子也不再属于银行。

Emmmmmmmmmmm...优缺点大概就这些吧,如果还有别的,欢迎大家补充。

接下来我再来讲讲经纪人眼中的公寓。

首先谈论一下什么样的客户会买公寓?

从我自己还有同行接触的客户群体来看,买公寓的客户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被限购。 没有户口,没有社保,没有购房资格,或者购买住宅的数量上限,无法购买住宅的人。这种情况是没办法,只能选择非住宅项目,或自住或投资。非住宅项目里,对于大部分人接触的更多的或者说更熟悉的还是公寓项目,所以,这类人一般都会优先考虑公寓。
第二种,首付预算低,又想要好地段的人(比如我自己)。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建议客户,在有购房资格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住宅。但是很多客户因为预算问题,好地段买不起,偏远地段看不上,退而求其次就会考虑公寓。当然地段方面那就是个人需求问题,我们不做评判,事实也说明了,公寓的地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
第三种,创业的人。 与其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做房东,这是这类人的购房心态。因为大部分公寓的月供的确不高,租金跟月供差不多,还能自己注册公司,当办公地点,一举两得。比如说光谷ONE39,当时的首付在20万左右,月供2300-2500元/月左右,目前的租金也是2000元/月左右。有人说我缺的不是那两三百块的差价,而是那20万。但是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缺的不是这20万,缺的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地点,良好的办公环境和自己当家做主的魄力。

第四种,公司选址,尤其是酒店类公司。 公寓的户型小,户数多,总价低,地段好尤其受到酒店类公司的喜爱,很多公寓出租的主要客源也是酒店类公司。当然,办公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公寓的租金也好,户型也好,总价也好,对于这类公司来说,成本会低很多,而且好的位置对于他们来说也保证了入住率,比较稳定。
第五种, 给父母买养老房的人。 这个群体以前不多,但是随着住宅价格的水涨船高,购买难度的日益增加,这类人的数量也在慢慢增长。公寓虽然说居住环境跟住宅没得比,但是对于老人来说,除开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两个老人住一间公寓,尤其是有天然气的公寓,那还是绰绰有余的。大部分家庭也能负担的起月供和生活开支,对于想就近照顾父母,或者想让父母帮忙照顾孩子,但又不方便住在一起的家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六种,买房过渡。 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尤其是女士,对公寓情有独钟。不为了增值,纯粹是为了在工作的地方有一个落脚点,有一个自己的家。并不是要多大,够用就好。有人可能会说买公寓就是浪费,但是对于一个长期漂泊的人来说,有一个落脚点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情。

说了那么多铺垫,那么,公寓到底能不能买呢?!

首先如果你有购房资格并且你买房的首要目的是自住,不管是限购区域也好不限购区域也好,建议优先选择住宅。

不论是从居住的舒适性来说,还是从升值空间来看,住宅的优势是公寓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这里指的是相同地段的项目,不同地段,我们要有不同的角度分析。
如果你没有购房资格,或者你的首付不支持你在理想的地方买到你理想的房源,公寓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自住首先考虑的是舒适性,另一点就是便利性。同等首付,买在偏远的不限购区域和繁华的核心区域两种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毕竟公寓项目,一般情况下,配套更成熟,地段更核心,交通更便利。

关于大家关心的居住成本和交易的税费,这里可以给大家算一下账。

民用水电分别是 2.32元/吨 ,0.573元/度(实施阶梯电费后,平均电费在0.8元/度,这是我自己家的情况,我是正经年轻人,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热水器啥的都是正常用的,不懂的省得那种)。
商业水电分别是,4.5元/吨,1.13元/度(不同楼盘稍有差别)。我自己一个月平均电费在200左右,水费在20块钱左右。用电高峰期夏天冬天电费在400左右。我自己租的房子是个小两房,公寓一般是一房,水电费翻倍一年多出来的成本按照用电高峰期六个月400*6=2400,平常200*6=1200 来算多出来3600元,水费 20*12=240。
看起来多了很多是不是?但其实真正住进去就知道,只要不是你的楼盘不是那种个别的天价水电楼盘,只要你不是滥用水电,实际上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水电,毕竟你就一个人最多两个人,毕竟你也就晚上回去睡睡觉,打打游戏,刷刷手机,或者加班也行,做饭估计也不会太多。所以实际上,生活成本并不会高出住宅太多,顶多是一个月少聚一次餐的钱。

而交易税费,如果是同等价位的住宅和公寓,那自然不用说,住宅会优惠很多。

住宅的税费是根据房东持有房产的多少、不动产权证的办理年限和客户是购买的第几套房产有关系的。具体的数值就不列了,很多文章都有详细的介绍,我就大概举个例子。
如果公寓和住宅相同面积,相同价格,同一个客户和房东交易,在不动产权证不满两年的情况下,公寓交易所需要的税费比住宅高百分之10-12不等。若不动产权证满两年或者满五年并且是房东唯一住房,则高出百分之15-17不等。
但现实情况是,同等区域下,住宅的价格比公寓会高出很多,面积也要更大。就拿上面白沙洲龙湖三千城举例,住宅价格16800元/㎡,公寓11500元/㎡。
按照最小面积来算,住宅110平,公寓我们取户型最多的42平。住宅总价184.8万,首付三成55.44万,月供7500元左右。
公寓总价48.3万,首付五成24.15万,月供2650元左右。

税费按照满税来算,住宅的交易税费为184.8万*7.8%(具体怎么来的我就不详细写了,大家可以自行查阅一下)=14.4万左右,
公寓的交易税费为48.3万*18%=8.7万左右。

而作为二手房客户入手这两套房等首付分别为55.44万 14.4万=69.84万,24.15万 8.7万=32.85万。
(大概的估算)

就数据来看,公寓的税费的确很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公寓的入手难度确实也降低了一半,月供则少了三分之二。
有人会说,这住宅是110平的,公寓才42平,你这没法比。如果说同一小区有42平的住宅和公寓,并且我能买住宅的情况下,谁还会买公寓是不是?
现实就是,小户型住宅已经越来越少,尤其是核心地段,住宅的起步面积已经在100平左右,我不是不想买小户型住宅,而是我没得买。

下面再说说投资。

还是那句话,如果有购房资格并且能买住宅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住宅。我们重点说说没有购房资格的情况。
首先说升值空间。

平层公寓涨幅可能只有住宅的30%,loft公寓涨幅估计也只能涨到住宅的50%。但是从入手难度的角度,一套住宅的首付,最少可以买两套公寓。虽然数量不一定能抹平涨幅的差距,但是相差也不会太多吧。
其次说出租。

最后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出售的问题。
公寓的出手难度的确比住宅高,毕竟公寓项目众多,并且后期税费高的吓人,害怕找不到接盘的人。但是如果地段选对了,这个反而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是说着急变现的话,没有住宅来的那么容易。就拿光谷来说,我本人在光谷工作了4年时间,手里也只有20来万的首付,熟悉光谷的朋友都知道,20万首付在光谷想买个一居室都难如登天,但是如果是公寓的话,咬咬牙还是有不少楼盘可以考虑。很多像我一样,手上没几个钱,但是又想在工作区域内选择一个稍微好点的楼盘,也会考虑公寓项目。我身边买二手公寓的朋友,同行业不在少数,毕竟即使加上税费,所花费的钱远远低于住宅,当然我们考虑的就不是价值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告别被房东支配的恐惧,远离搬家的烦恼。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不知道我有没有说清楚这个问题。
就我自己来看,公寓能买,尤其是被预算压的没有太好的选择的时候,但是一定要谨慎挑选,选择一个好的地段,好的楼盘,自住方便,投资收益又有保障的公寓,不一定比住宅差很多。当然,能买住宅就买住宅,在住宅不能满足你的需求的时候,公寓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毕竟,房住不炒,买房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跟自己的需求相匹配,只要是自己满意的,不管是住宅也好,公寓也罢,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是你们的房产小助手,呱哥,我们下篇文章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