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谁最先称帝?谁最先死?曹操?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中曹丕最先称帝于公元220年,然后是刘备,刘备称帝于公元221年,最后是孙权,孙权公元229年称帝。三国演义中曹操没有称帝,到死都是汉臣,受封魏王。

称帝的三个皇帝中,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最先死,然后是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刘备死后仅三年,曹丕就去世了。

最后去世的是孙权(182年-252年),比曹丕多活了26年,比刘备多活了29年。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三个皇帝人物性格特点

一、曹丕

1、前期:嚣张狂放,比曹子建那孩子还张狂,把一个少年所有的恣肆全部挥洒出来了。而且很是喜欢美好的事物,给自己熏香,炼剑还要弄各种花纹,种柳树,反正他的青春时代是相当的纵马且欢歌。

2、后期:由于卷入争嗣大战,所以看是深自砥砺,开始抹去自己本就潇洒不羁的性格,这是很痛苦的事情,他开始阴郁,到称帝之后开始疑心,暴躁,并且阴狠。

这些都是表象,作为一个君王必有的,所以他的性子其实仍然诗情画意,快要到了他的生命尽头的时候,他才又一次显示出他所有的感情。

二、刘备

1、笼络豪杰,深得人心。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

2、识人善用,君臣融洽。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

3、坚忍不拔,终成大事。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

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4、宽以待人,心胸广阔。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

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三、孙权

1、英武果断,胆略过人。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战败刘表,取得荆州,企图一举灭吴。他对孙权声称:"今治水军80万方与将军会猫于吴。"孙权没有被曹操的气势汹汹所吓倒。

他果断地采纳鲁肃的建议,与刘备结成同盟,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用火攻战术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孙权善于审时度势。建安十六年他,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毅然决定自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头山建石头城。次年改秣陵为建业。

同年九月,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这样,孙权开创了南京的建都历史。

3、深谋远虑。孙权是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孙坚次子。十四岁便随兄长孙策转战,参与平定江东,孙策猝亡后,孙权接掌江东。北拒曹操,西抗刘备。

为一代明主,孙权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超过了曹操,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7
曹操没有称帝,曹丕最先称帝,曹丕称帝后刘备这借此理由称帝。由于曹操没有称帝,所以三个国君中最先死的应该刘备,他被火烧连营七百里后悲愤交加而病死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26
最先称帝的是曹丕 曹操最先死 曹操死后 曹丕就逼迫汉帝退位 然后是刘备死 刘备为了帮他兄弟报仇 用了蜀国全部兵力攻吴 最后刘备攻打失败 死在了白帝城 最后死的就是孙权啦
第3个回答  2011-10-25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即魏文帝。次年刘备称帝,即汉中王。孙权于222连称王,即吴王。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集全国兵力讨伐东吴,三国史上的夷陵猇亭之战,刘备打败,病死于白帝城,在位才一年。所以他最先死。最后死的是孙权
第4个回答  2011-11-04
曹丕最先,也是最早病逝。魏后来基本被司马篡权,没记错的话264年灭蜀,280年灭吴,中国统一。
曹操和司马懿均未称帝,都是子孙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