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支座负筋在图纸上如何表示?

比方说梁支座上部有两根16的通长筋,一排有两根14负弯矩筋,二排有两根12负。4负弯矩筋,二排有两根12负。
比方说梁支座上部有两根16的通长筋,第一排有两根14负弯矩筋,第二排有两根12负弯矩筋。在图纸上应如何表示。

要看图纸的设计要求,通常有两排。第一排筋出支座边长度按照梁净宽的1/3。第二排为1/4.梁筋有两排是则会标注为xxΦxx, x/x,x/x表示为上排筋根数/下排筋根数。另外一般是在支座处原位标注,支座负筋的根数等于原位标注的根数减去集中标注的根数.

在结构施工板图中有标注,在11G101-1图集中也有标注。这叫负弯矩筋,在板面上布置。标注:Φ 8@150mm 即:(直径)8(mm)@(等距离)150(mm)。

图例:


扩展资料:

指位于梁支座上部承受负弯矩作用力的纵向受力钢筋,俗称扁担筋、压梁铁。有些地方称之为盖筋。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有贯通与非贯通之分。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

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就是梁两端的和中间的钢筋。

参考资料:支座负筋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2

一共6根钢筋,平法表示,是在支座上方用原位标注:2Φ16+2Φ14/2Φ12 。其实这样配筋不如就一排2Φ16+2Φ20  或一排 2Φ16+2Φ18。

在结构施工板图中有标注,在11G101-1图集中也有标注。这叫负弯矩筋,在板面上布置。标注:Φ 8@150mm 即:(直径)8(mm)@(等距离)150(mm)。

拓展资料

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有贯通与非贯通之分。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

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就是梁两端的和中间的钢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支座负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17

一共6根钢筋,平法表示,是在支座上方用原位标注:2Φ16+2Φ14/2Φ12 。其实这样配筋不如就一排2Φ16+2Φ20  或一排 2Φ16+2Φ18。

拓展资料

梁支座负筋计算方法

    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3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3 +锚固);

第二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 4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4+锚固)。

注:1、锚固长度同梁上部贯通筋锚固;

2、 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2 * Ln/3 + 支座宽度;

第二排钢筋长度 = 2 * Ln/4 + 支座宽度。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支座负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9-03
  在结构施工板图中有标注,在11G101-1图集中也有标注。这叫负弯矩筋,在板面上布置。标注:Φ 8@150mm 即:(直径)8(mm)@(等距离)150(mm)。
  支座负筋:指位于梁支座上部承受负弯矩作用力的纵向受力钢筋,俗称扁担筋、压梁铁。有些地方称之为盖筋。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

  有贯通与非贯通之分。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
  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就是梁两端的和中间的钢筋。
第4个回答  2011-10-24
一共6根钢筋是吧,平法表示,是在支座上方用原位标注:2Φ16+2Φ14/2Φ12 。
其实这样配筋不如就一排2Φ16+2Φ20 或一排 2Φ16+2Φ18。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