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9

一、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

会计要素就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根据会计基本前提,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内容进行的分类。它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会计要素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切可以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会计核算为了分类反映会计对象,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以满足各有关方面的需要,就需要按一定的标准对会计对象的内容进行分类,即形成了会计学上所说的会计六大要素。《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以下六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是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两个方面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分类。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这一定义来看,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资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资源,即可以作为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这就把资产同一些不能再投入作为生产经营的耗费项目区分开来。

第二,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的成因是资产存在和计价的基础。未来、尚未发生的事项的可能后果不能确认为资产,也没有可靠的计量依据。

第三,资产是由企业能够拥有或控制的。强调权属是会计主体假设的必然要求。

第四,资产应该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反之,企业的一些已经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如陈旧毁损的固定资产,都不能在作为资产来核算和陈报。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除了符合资产的基本定义和上述特征之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项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到,能否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流入多少实际上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财务会计系统是一个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系统,其中计量起着枢纽作用,可计量性是左右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及存货等。它们一般都是在实际发生时确认,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

2.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寿命超过1年或一个会计年度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实物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特点:

(1)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

(2)持有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不是为了转卖;

(3)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具有实物特征。

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专营权、版权等。

其他资产指的是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有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负债是一项经济责任,或者说是一项现时义务,它需要企业偿还;二是清偿负债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所以负债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必须是现时确实存在的,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是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第二,必须用债权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如支付货币资金、提供劳务等)清偿;

第三,必须能以货币来进行合理的计量;

第四,必须有确切的或合理估计的债权人及到期日。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除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项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对于未来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对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影响。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谓负债的流动性,是就负债的偿还期限的长短而言的。

1.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应付利息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2.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股份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所有者权益有如下特征:

第一,所有者权益产生于权益性投资行为;

第二,资产的要求权,所有者权益要滞后于债权人权益;

第三,所有者权益没有固定的偿还期限和偿还金额;

第四,所有者权益具有比债权人权益更大的风险。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比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资产的价值能够可以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

1.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我国实行的是注册资本制,因而,在投资者足额缴纳资本之后,企业的实收资本应该等于企业的注册资本。

2.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3.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累计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企业的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用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

4.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也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分配有较大自主权。从数量上来说,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减去提取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利润后的余额。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准则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所谓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所谓损失则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利得和损失有两个去向:一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列示在利润表中;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前者如出售固定资产,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后者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的区别,以便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括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企业应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的确认和计量各项收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企业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第二,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如企业销售产品,应当收到现金或者在未来有权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在实际实务中,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第三,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如,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企业对于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为负债。

企业的收入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条件也往往存在差别。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费用必须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形成,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是一致的。因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包括销售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第二,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终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如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

第三,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其定以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的费用要素下面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内容。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目的。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其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表明其所有者权益将减少。

利润反映的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的概念,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成本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成本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会计恒等式

企业的财务状况,就是某一时点企业的各种经济资源的占用、运用和来源情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是对企业各种经济资源的占用和来源的基本分类,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表现为一定时期经济资源的运用,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即是三个会计对象反映的所得与所费的比较及其结果,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对象要素。

会计恒等式是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金,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来源于债权人的资金形成企业的负债;来源于投资者的资金,对企业而言形成所有者权益;从债权人和投资者处取得的资金,以各种不同的占用形态形成企业的资产。上述公式的等号两边,实际上是同一价值运动的两个方面,从数量上看是必然相等的关系。

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式,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企业在特点时点上的财务状况。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要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收入并实现利润。企业为取得收入必然会发生一定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才能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成果。收入大于费用即为利润,反之则为亏损。

利润的实现表现在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权益份额在增加;反之,企业亏损,也只能由所有者来承担,引起所有者在企业中权益数额的减少。

企业的经营成果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实现利润,将使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企业亏损,将使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一)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征方面,如桌子的长度、矿石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项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的金额计量。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各种属性计量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当然这种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许多就是根据交易时有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换入资产入账成本的确定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交易中,合并成本也是以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等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再比如,在应用公允价值时,当相关资产或者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或者不存在同类或者类似资产的活跃市场报价时,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相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在采用估值技术估计相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时,现值往往是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估值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就是以现值为基础确定的。另外,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也就是说,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也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的历史成本。

(三)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是因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因此,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对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者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者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者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

应该注意的是,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原因是考虑到我国尚属于新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此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在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20-02-28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第3个回答  2020-07-20

什么是会计要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