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量估算

如题所述

由于资源量估算涉及的图件较多,在此仅介绍阳山金矿资源量估算方法及估算结果,有关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见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2007年提交的《甘肃省文县阳山矿带安坝矿段南部金矿普查报告》。

5.1.1 勘探类型和工业指标

矿床受构造严格控制,矿体呈脉状,沿走向和倾向品位和厚度变化小,较稳定,故阳山矿带305,314,360,311矿脉主矿体勘探类型确定为Ⅰ勘查类型。

工业指标的确定:根据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E.1岩金矿工业指标参考表,确定阳山矿带资源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1×10-6

最低工业品位:3×10-6

矿床平均工业品位:5×10-6

最低可采厚度:0.80m;

夹石剔除厚度:2.00m;

当矿体厚度低于最低可采厚度而金品位比较高时采用米·克/吨值。

5.1.2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5.1.2.1 矿体圈定原则

按工业指标并结合本矿区的地质规律(构造性质、产状、蚀变、矿化特征)圈定和连接矿体。

厚度达到0.80m、品位大于等于1×10-6的单工程均圈入矿体。原则上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的样品圈入矿体,当因带入低品位样品而使块段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时,削减边缘样品使其达到工业要求。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样品必须从中予以剔除。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按米·克/吨值进行圈定。

矿体的连接是在单工程圈定矿体的基础上对同一构造矿化带中各工程对应的矿体进行直线相连。

品位小于3×10-6连续成片的工程单独圈定为低品位矿体或矿块。

5.1.2.2 矿体外推原则

单工程一个见矿,相邻工程无矿,以两工程间距的1/2(但不超过100m)外推;当矿体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在见矿工程外无工程控制时,按探矿工程间距的1/4外推,Ⅰ勘查类型矿体(305,314,360,364,311脉主矿体)沿走向外推100m、倾向外推80m,其他矿体沿走向、倾向均外推50m;品位小于3×10-6的边部工程、厚度较小时(<1.00m)不外推;以米·克/吨值圈定矿体边界的不外推。

5.1.2.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及依据

工作中使用勘探线对矿体进行控制,以钻探为主,槽探为辅,坑探验证等探矿手段控制矿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工程分布及密度基本均匀,因此,选择地质块段法在1:1000至1:2000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资源量估算。

5.1.2.4 块段划分

根据GB/T1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划分。安坝矿段主矿体形态简单,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厚度较稳定,矿体规模大,矿区勘查采用Ⅰ勘查类型,勘查网度是400m×(320~400)m。在314-Ⅰ矿体中,坑道与地表工程相连,估算(332)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05-Ⅰ,314-Ⅰ,360-Ⅰ,364-Ⅰ,311-Ⅰ等矿体地表工程走向上外推50m,深部工程走向上外推100m,斜深外推80m,估算(33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其他矿体的品位、厚度不稳定,规模较小,采用Ⅱ勘查类型,见矿工程一般走向和斜深外推50m,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或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

块段的划分是根据资源量类别,结合矿体内的工程分布,依据矿体现有工程控制实际达到的网度,原则上主矿体按Ⅰ勘查类型探矿工程间距400m、其他矿体按Ⅱ勘查类型最大间距200m划分块段,仅有少量工程控制的小矿体作为一个矿块:①以勘探线上工程的连线作为块段边界线;②同一块段内矿体产状基本一致;③同一块段内矿体连续,没有明显断层错动;④同一块段内为同一资源量级别。

块段编号:方法是按各自矿体根据资源量类别,上下为同一块段,从左到右,统一顺序编号,如305-Ⅰ-1。

单个块段原则上以两剖面线间上下两个工程控制的范围划分,即按各级资源储量的基本网度划分块段(333资源量的圈定以200m×200m的网度,334资源量以400m×(200~320)m的网度)。

块段划分原则:同一块段内矿体产状基本一致;同一块段内矿体连续,没有明显断层错动;同一块段内为同一资源储量级别;矿块形态为比较规则的几何图形。

5.1.2.5 参数的确定

(1)面积测定

块段面积是利用Map GIS软件直接在1:1000至1:2000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测定。

(2)平均品位计算

单工程(穿脉或样线)平均品位:用圈入矿体的样品品位以样品长度加权求得。

块段平均品位:用块段中的各单工程投影厚度、平均品位加权求得。

矿体平均品位:用矿体金属量与矿石量的比值求得。

特高品位确定及处理方法:确定特高品位的原则,以矿体平均品位6倍为特高品位下限值。处理方法采用包括特高品位在内的该工程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计算该工程的平均品位。

(3)矿体厚度计算

单工程矿体厚度:采样方式相同时,将圈入矿体的样品长度之和按矿体产状、样线方位和勘探线方位等相互关系换算成真厚度、纵投影厚度(水平投影厚度);采样方式不同时,则将每个圈入矿体单样根据其影响因素换算成真厚度、纵投影厚度后,相加求得单工程矿体厚度。

样品厚度计算公式:

d水平=L×(cosθ×ctgα±sinθ×siny)

d=d水平×sina

d纵投影=d水平÷cosφ

式中:L为样长(组样长);d水平,d,d纵投影分别为样品的水平厚度、真厚度和垂直纵投影厚度;θ,a,γ,φ分别为样线与铅直线之间的夹角(样线与矿体倾向同向时,θ取正值;反向时,θ取负值)、矿体倾角、矿体走向与采样面(孔向)夹角和矿体走向与投影面夹角。

块段平均厚度:块段的各单工程平均厚度用算术平均法求得。

矿体平均厚度:组成矿体的各块段平均厚度用算术平均法求得。

(4)体积质量(体重)

由于目前311脉群所采体积质量(体重)样品数量不足,其代表性不强,故311脉群体积质量(体重)的大小参考360脉群的小体重值:平均值(2.66 t/m3)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阳山矿段、葛条湾矿段矿脉体缺少系统的小体重资料,故其体重值暂采用305脉群的体重值2.52g/cm3

5.1.2.6 矿体的合理圈定

矿体的圈定和推定,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为依据。矿体的圈定严格按工业指标并结合本矿区的地质规律(构造性质、产状、蚀变、矿化特征)来圈定和连接矿体。原则上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的样品圈入矿体,当因带入低品位样品而使工程品位和块段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时,可以削减边缘样品使其达到工业要求。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样品必须从中予以剔除。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按米·克/吨值进行圈定。

矿体的连接是在单工程圈定矿体的基础上对同一构造矿化带中各工程对应的矿体相连,一般用直线。

矿体的外部边界圈定是按工业指标并结合地质规律,即构造性质、产状、蚀变和矿化特征圈定矿体,按工程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1×10-6)的样品圈起。当因带入低品位而使工程品位低于工业品位时,削减边缘样使其达到工业要求。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从中予以圈出,对矿体的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按厚度与品位乘积的米·克/吨值圈定。

单工程一个见矿,相临工程无矿,以两工程间距的1/2外推;当矿体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在见矿工程外无工程控制时,按探矿工程间距的1/4外推;以米·克/吨值圈定矿体边界不外推。

5.1.2.7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金属量计算方法:

金属量=S(纵投影面积)×M(投影厚度)×T(体重)×C(平均品位)。

共估算(332)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4 267kg,平均品位为5.89×10-6,(33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223 311kg,平均品位为4.93×10-6,(334)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80 489kg,平均品位为4.31×10-6,矿带(332+333+334)资源量为30 8067kg,平均品位为4.76×10-6,各矿段矿体详细计算结果见表5.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