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冷藏室后壁结冰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1.冰箱冷藏室后壁总是结冰的原因是蒸发器内管与内胆距离太近,导致泡沫被浸湿。从而导致冷凝的气体扩散到内部容器中并形成冰。这时候只需要通过打开的冰箱背板取出发泡材料,让其从头发泡即可。2.如果冷藏室反复结冰,先检查冰箱的温度。一般温度在3度到4度之间调节。如果温度不在此范围内,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不是温度的问题,那就检查一下冰箱里存放的食物,看看温度是否过高。防止温度过高的食物放入冰箱,热气会造成大量冷凝水,间接造成这种现象。如果排除这两个问题,可能是节温器损坏了。冷藏室冷冻处理技巧1.如果新买的冰箱在冷藏室遇到结冰,先检查冰箱门是否关好,如果冰箱门关不好会造成冷藏室结冰。然后只要处理好冰箱里的冰,关上门就行了。如果不是没关好门导致的结冰问题,可以结合现象1检查冰箱的温度设置。如果不是这两个问题,可以售后处理。2.对于直冷冰箱,冰粒容易出现在冷藏室的背面。直冷冰箱也叫霜冷或微霜冰箱。这种冰箱的制冷量是通过调换背面的蒸发器获得的,所以压缩机运转时背面有微霜或冷颗粒。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或水从排水孔排出时,冰粒就会融化。对于这种冰箱,要注意要冷冻的物品与背面蒸发器之间的距离至少保持2cm,以免食物冻结,冰箱背面严重结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13
原因:
1、蒸发器上的冰霜太多,融化时水溢出接水盘,流在冰箱内。

2、冰箱内接水盘没有对准接水漏斗,致使水流在冰箱内。

3、排水管口结冰,使化霜水流不出去,而积流在冰箱内。

4、冷饮水或其它饮料容器翻倒流在冰箱内,或饮料瓶的盖子未旋紧,横在食品架上,造成饮料流出。

5、平时冰箱门关不严,或密封胶条损坏,使外界热空气不断地流入而凝结成水。

6、冰箱内存放的没温食品太多,如热饮料、热豆腐、绿豆汤等,使冰箱内瞬时形成很大的雾气和水珠,随着温度的下降,凝结成水。

7、冰箱内存放的食品含水量大,随着温度的下降,食品中水气的蒸发,遇冷而凝露而后成水,流在冰箱内。

8、冰箱内温度太低,造成汽水、啤酒、果子汁等饮料玻璃瓶爆破,液流箱内。

9、夏季天热温高,热空气从出水管进入冰箱内,造成冰箱内水气增多。

10、冻冰器内水灌得太满,水冻结成冰时,因体积膨大,使水溢出制冰器,流在冰箱内。

11、电冰箱的防冻装置损坏,在梅雨季节,热空气在冰箱门四周的外表面上凝结露珠而流在地上。

冰箱冷藏室后壁结冰的解决办法:

1、冰箱冷藏室内的温度,不要调在0°C以下,通常以2-6°C为宜,这样就能防止水结冰。

2、检查冰箱门封条是否密封良好,可剪一个纸条放在门与冰箱之间,看哪里是否不能夹紧,不能夹紧的位置说明密封不良,可在门封条内侧加垫海绵条进行调整即可。

3、冰箱冷藏室后背处有个出水口,可能堵住了,也有可能是温控器调的过高了,调节一下就好

4、内部蒸发器管道与内胆之间的距离挨得太近的原因引起发泡被浸湿,从而导致冷凝气扩散到内胆时形成结冰。只需要通过开启冰箱后板取出发泡料。让它重新发泡。

5、电冰箱的防冻装置损坏,在梅雨季节,热空气在冰箱门四周的外表面上凝结露珠而流在地上。

6、冻结冰块或冰棒时,制冰器中水量不宜加得太满,一般加入80%的容量为好。
第2个回答  2019-11-14
造成冰箱冷藏室结冰的原因很多,具体要以下几点:
一、冷藏室温度调的太低,应把冷藏室的温度设置在4-8度之间为佳。如果温控器是机械式的,应根据季节温度高低合理调整档位,夏季应把档位调在1-2档,春秋季应调在3档,冬季应调在4-5档间,保持冷冻室的温度在零下18度左右,冷藏室的温度在0-10度之间,最好在4-8度之间。
二、门封条密封不严或频繁开门或开门时间太长,导致冷藏室内的冷气流失严重。如果密封条出现密封不严的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新门封条,平时应尽量减少开门次数或时间。
三、温控器自身有故障,导致压缩机长时间工作不停机。如果是机械式温控器,多有三种原因:
1、有温控器引出的感温头出现松动移位现象,应把松脱的感温头恢复到原来位置上并固定好,使其与冰箱后壁内的蒸发器紧密接触即可;
2、温控器内部触点发生了粘连,应急处理方法是:先切断冰箱电源,把温控器旋钮旋转到0档,然后再旋转到最高档,这样反复多旋转几圈,一般都可使触点分离开来,再把档位调到1-2档,停电过5分钟后再接通电源试机,如果压缩机可以停机了,说明故障排除。
3、温控器感温管出现破损泄露故障,应更换新温控器
第3个回答  2018-08-13
正常的冰箱冷藏室后壁在开机的时候会结冰豆,停机的时候就会化开,如此周而复始。如果化不开,积累的较厚,大多是设置温度较低,温控器数值漂移,感温头阻值变化,电子冰箱有食品将感温头窗口挡住了,如打到速冻上也会结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20

冰箱冷藏室经常结冰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这3个原因忽视而造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