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一种智慧。

出自:《论语·为政》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扩展资料: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去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他就是“大无知”太虚伪了。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人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晓古通今的人,人们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此句出自《论语》。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提出疑问的人才是聪明的。
文中最后一个知读“zhi”第四声 通“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1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论语》,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明白就说自己明白,不明白就说自己不明白,这样才是真正的明白。
第4个回答  2012-09-26
了解这件事物就是了解这件事物,不了解就是不了解,这是智慧的。
知:了解。
之:(代词)这件事物或道理。
为:是。
知:通“智”,智慧。
后面的之可以不翻译。
古文翻译要尊重原文,尽量不加字,就对不能少字,如果多字要用括号括起来。
费了这么大劲才打出来的,记得赞同哦。

参考资料:7年级上册语文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