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温度下降是,大气中水蒸气的分压为什么会大于其饱和蒸汽压?

如题所述

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露珠,露与霜一样,也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罢了。
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百度百科

水蒸气的分压等于大气压(道尔顿分压定律),大气压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水蒸气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上文的“露点温度”),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小于其分压,空气中的水蒸气处于过饱和状态,故析出凝结为液态。追问

'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小于其分压,空气中的水蒸气处于过饱和状态,故析出凝结为液态。'
请问能不能用公式推导出‘’温度下降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小于其分压“?这也是我的疑问点,麻烦了。

追答

首先更正一下,水蒸气的分压不等于大气压,但与大气压成定比,所以结论仍不变。
‘’温度下降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小于其分压“,这句话是不严谨的,应该是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饱和蒸汽压下降的公式我还没有学,如果想知道可以自己去查物理化学中相平衡的内容,不过可以告诉你变化曲线是凹增函数。大气压增高的公式我也不知道,但觉得可以用液体压强公式P=pgh定性解释一下。大气压与液体内部的压强原理相似,并且我们知道空气受冷收缩,密度上升,即P=pgh中p上升,h不变,故P上升。
其实公式挺没劲的,我扔一堆拉丁字母上来,你就懂了?公式什么的,在定性分析中有用的不过也就是量之间的定性关系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8
温度下降不是遇冷凝结吗?求答案,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