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贫富差距那么大,这个因一开始就已经种下了吗?

如题所述

印度贫富差距有多大?相信很多人说不清楚,但大家都有一个大致印象: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印度西部城市浦那的49岁男子尚卡尔·库拉德(Shankar Kurade)花了近3200英镑(约合28000元人民币)定制一个纯金口罩。佩戴定制这个口罩与其说是抵抗新冠病毒,不如说是炫富。不仅如此,尚卡尔平时喜欢佩戴金银首饰,金链子、金戒指、金手表全是大个的上,活生生就是一超级土豪。


与土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的很多穷人买不起口罩,或者拥有少量的口罩。最关键的是,印度政府在紧缺的物资面前失去了有效的统筹能力,导致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这只是印度贫富差距的一个缩影。在印度,贫富差距明显,人们分开而居,富人们豪车别墅,每天挥金如土,穷人们则家徒四壁,一个棚子就能遮风挡雨。据统计,印度前三个最富的邦比后三个最穷的邦人均国内生产净值高出3-4倍之多。纵向来看,有统计资料表明,在过去的25年里,印度前1%的富人赚取的财富比印度底层50%的人赚的还要多,财富越来越向头等阶层集中。


我们常说,有果必有因。一种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历史的原因。

印度是已知的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最主要的代表便是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之后,雅利安人由西北方进入印度,并建立了新的文化体系。大家所熟知的吠陀文化、种姓制度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这是印度早期的文化。早期文明之后,印度相继进入了十六雄国、孔雀王朝、笈多时代、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大时代,期间诸国争雄、波斯入侵、穆斯林征服等,为印度的演变注入了很多变数。此后便是殖民、独立以及发展时期。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印度贫富差距的因早在一开始就已经种下了。

其一是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伴随着随雅利安人的入侵而来。最初以雅利安人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这就是种姓。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所居聚落不同又划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聚落种姓再分成外婚制氏族。如此环环相扣,构成了印度乃至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一般而言,种姓制度将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4个等级。高种姓生下来就有特权,很容易受到高等教育,谋求好的职业。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大量的“贱民”,根本就不算人,连最基本生存的需求都难以保障。种姓制度虽然便于管理,但弊端显而易见,阻断了阶层流动,使整个社会缺乏活力。印度独立以来,尽管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种姓观念深入人心,高种姓依然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低种姓只能在歧视中艰难地生活。


其二便是宗教文化。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历史上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土耳其人、蒙古人和英国人等外族势力先后入侵并统治过印度。伴随着入侵,不同宗教的分支也渐次进入印度,如吠陀教、婆罗门教、伊斯兰教的分支等,这些分支与印度佛教结合又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印度教。目前,印度教教徒占有印度人口的80%以上。


宗教这东西,本来是用来维持秩序,刻意营造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宿命色彩。印度教的基本信条之一就是“轮回”和“业”。这就告诉人们,你生下来就注定了,不可能从一种种姓改为另一种姓。试问,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穷人还会奋斗改变命运吗?显然,不会;即便会,也不会全力以赴。


以上两种是观念里的深层次原因,很难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有所松动瓦解,但在民间依旧根深蒂固。我们知道,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贫富不均,但印度在这方面做得并不理想。印度独立后,尼赫鲁·甘地家族领导印度全力推行计划经济,限制农业投资,甚至以农业以反哺工业建设,再次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拉大。后来,又由于陷入体制僵化的泥淖,印度的工业化道路阻力重重。

贫富差距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印度任重道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