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盆景感染立枯病和枯萎病了怎么办?

如题所述

一、黄栌盆景立枯病和枯萎病症状表现:

1、黄栌真菌性立枯病:主要感染黄栌盆景桩体的茎基部和地下根系部位。一般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生,也就是3-5月潮湿的梅雨季节(春季移栽换盆时缓苗前后,5月份为高发期)。主要造成黄栌根部或根颈部皮层腐烂,严重时造成病苗萎蔫死亡。感染时,黄栌桩体根部周围会形成不规则或椭圆形的暗褐色的病斑,然后病斑会随着时间变长发生溢缩凹陷,然后变成黑褐色,根皮表面会出现腐烂症状;湿度过大的话,会加重腐烂程度。

对黄栌盆景根部进行切断消毒处理

2、黄栌真菌性枯萎病:主要感染黄栌盆景桩体叶面,当然花、枝、根系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叶片萎焉程度,感染症状表现有两种,一种为黄色落叶形态,一种是绿色不落叶形态。和立枯病不同,整个生长期都容易发病,发病适温在20-30℃,且发病时间早,次数多。一般分为两个高峰期,夏季6月和秋季9月多雨时节。6月后,随气候温度逐渐升高,病害停止,甚至症状隐蔽。

枯萎病绿色不落叶状态

(1)、黄色落叶形态:在发病初期,染病叶片自叶缘缓慢导致叶肉开始变黄,并逐渐向内发展至大部或全叶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最后导致部分或大部分叶片开始脱落。

(2)、绿色不落叶形态:在发病初期,染病叶片开始表现出失水状萎蔫,自叶缘向里逐渐变干并发生卷曲,暂时不会落叶失绿,14天后开始变得焦枯,叶柄皮下可见黄褐色病线。发病严重时,枝条皮下呈现出水渍状。开花期花序会变得萎蔫、干缩,同时在花梗皮下还能见到褐色病线。

染病叶片出现失水状萎焉

二、黄栌盆景立枯病和枯萎病解决办法:

1、黄栌真菌性立枯病:

(1)、考虑到黄栌立枯病从发病初到后期有一个过程,但是一般后期发现过晚,很难挽回损失,所以我们只能以预防为主,发现症状苗头,就得立即根治。

(2)、在发病初期,发现黄栌盆景生长势下降,叶子出现黄化萎焉状况,可以使用多菌灵和恶霉灵进行浇灌根部进行预防。

(3)、另外在繁殖培育这块,尽量选择没有病菌、枝干根系等部位没有明显伤痕的抗病性强的桩体进行培育,实在找不到的话,在栽培前事先对桩体和盆土使用恶霜嘧铜菌酯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野外开花的黄栌树

(4)、平时施肥选用肥料这块,未完全腐熟及未经消毒的有机肥(堆肥)不要使用,以免盆土感染滋生新的病菌。在施肥时,尽量结合松土进行。养殖环境不要过于潮湿,浇水后保持适当通风,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发病传染几率。

(5)、到了后期,发病比较严重,可以检查先脱盆根系状况,如果发现病状,先用根系病斑或腐烂处切除销毁处理,然后使用多菌灵对根系浸泡消毒晾干,然后再对使用灭霉灵或甲基硫菌灵对盆土消毒处理,最后重新栽植。

对黄栌盆景根系病斑或腐烂处切除处理

2、黄栌真菌性枯萎病:

(1)、平时养护时,避免盆内出现积水,不定时疏松盆土,移栽换盆时根系或者枝条出现伤口要及时涂抹愈合剂,促进伤口快速愈合,避免被病菌侵染。

(2)、在进行移栽换盆前,一定要事先对盆土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我们可以事先用多菌灵兑水喷洒一遍晾干,在换盆移栽时再使用呋喃丹均匀撒施盆中杀灭虫卵。

正常生长的黄栌盆景叶片

(3)、平时养护时加强管理,增强桩体抗病能力。通过中耕松土,合理养护,及时排水,避免单独使用氮肥(如尿素等)等方法,增强树势减少发病条件。

(4)、在发病之初,可以使用甲基硫菌灵和甲霜灵浇灌根部进行预防,后期发病严重的话,先脱盆进行断根处理,然后再喷洒生根剂,然后更换盆土或直接使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对盆土进行消毒,消毒毒后再重新栽植。栽植完成后,再使用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喷洒桩体。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

对根系腐烂部位准备消毒处理

小结:黄栌盆景真菌性立枯病和枯萎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从发病原因来看,病菌都是从根系和伤口侵入,然后逐渐感染到根茎部位,只不过枯萎病的发病部位多于立枯病。从发病症状来看,枯萎病的传染力度和严重程度要比立枯病更猛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在防治时,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进行水肥管理,保持通风透光,提前进行消毒预防。发病严重时,进行断根处理,并对根系和盆土进行灭菌清理,再重新上盆。只有做到这几点,重现红叶才会可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