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他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要快 还要简单
说说它怎样形象化

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他自己说过:“诗人应该是一张留声机的片子,钢针一碰着他就响,他自己不能决定什么时候响,什么时候不响。他完全是被动的。他是不能自主,不能自救的。”

所以他的诗就是他的语言,就是发自他内心的欢呼和呐喊,不过他的呼喊,是以有艺术修养的、有节奏的“跨在幻想的狂恣的翅膀上遨游,然后大着胆引嗓高歌”出来的。

扩展资料

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9
抱歉,不知道你要什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整体把握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
(2)选材精当。
(3)精于剪裁。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
(2)精练含蓄。
(3)富于感情。
(4)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30
抱歉,不知道你要什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整体把握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
(2)选材精当。
(3)精于剪裁。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
(2)精练含蓄。
(3)富于感情。
(4)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第3个回答  2007-08-26
抓住他的眼睛描写,说明他研究志趣浓.
相似回答